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抗战题材不仅是历史记录,更是审美表达。艺术的根本在于以美育人,即便是战争与苦难,也必须通过审美的方式传达。如何将灾难、恐怖与残忍,转化为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是对艺术家的巨大挑战。这需要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通过艺术语言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因此,在主题性创作中,艺术性、技术性与创作过程的研究必须被置于核心位置。这类创作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的审美转化。
从创作机制看,国家主导的创作体制具有独特优势。画院、研究院、高校等机构在国家支持下,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是科技突破还是重大艺术工程,都离不开国家的组织与投入。没有这种体制支撑,许多重大题材难以系统呈现,更无法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正因有国家和全民的支持,我们才能推出如《密苏里号受降仪式》那样震撼人心的主题作品。这类创作不仅依赖艺术家的才华,更依托于整个社会的文化积累与精神支撑。
从画种角度看,油画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方面展现出较强优势。其在造型、结构、色调和氛围营造上更具写实感染力,尤其在大尺幅作品中,视觉冲击力更为突出。本次展览中的油画作品,确实在叙事深度与情感表达上令人印象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画逊色。中国画有其独特美学,是西方写实体系难以企及的意境之美。油画与中国画各有高峰,关键在于题材与表达的契合。真正决定作品高度的,终究是艺术家本身的修养与创造力,而非画种本身。我们应客观看待差异,发挥各自优势,补足短板。
总之,抗战题材创作既是历史责任,也是艺术使命。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艺术家的深耕与创新,我们有望不断推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时代之作。
作品欣赏:

陈醉 海滩浴日图 2024年 68×46cm

陈醉 蕉林滴翠雨中歌 2023年 138×68cm

陈醉 哪是花丛哪是花 2024年 68×138cm

陈醉 伴随小鸟唱支歌 2023年68×68cm

陈醉 呼来百鸟共赏花 2022年68×68cm

陈醉 难得闲暇漫赏春 2022年68×68cm

陈醉 情意长留密林间 2024年 68×46cm

陈醉 唐 杜牧诗 赠别 2023年68×68cm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陈醉 听春 2022年 68×68cm

陈醉 新芽嫩叶即思春 2023年 138×68cm

陈醉 雁声有情2022年 68×68cm

陈醉 一瓣花红满屋春 2024年 135×68cm

陈醉 游春不弃花开迟 2021年 68×180cm
游春不弃花开迟,姐妹怜香赋新诗。
语句随心韵难把,好在情真意相知。

陈醉 愿随东风四海游 2022年68×68cm

陈醉 正是心花待放时 2022年138×68cm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