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如何“修复”心灵? 艺术品如何“修复”心灵?审美沉浸:激活感官的净化力,视觉疗愈:观赏一幅油画的光影流动、雕塑的肌理质感,能瞬间将人拉入“心流”状态,剥离现实焦虑。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06日 358 点赞 0 评论 3978 浏览
明朝狂人徐渭的水墨荷花“荷”你一起,好运“莲莲”! 这个夏天,荷花不再只是湖畔池中的静谧风景,更悄然走进了我们的日常,成为诗意生活的点睛之笔。捧一束清雅荷花漫步公园湖畔,随手一拍便是国风大片;携一捧“文气”十足的荷花花束,赠予亲友,传递清雅心意——荷花,正以全新的姿态绽放于城市街头、生活角落。 专题报道 2025年08月19日 392 点赞 201 评论 3984 浏览
陈醉|“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座谈会举办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抗战题材不仅是历史记录,更是审美表达。艺术的根本在于以美育人,即便是战争与苦难,也必须通过审美的方式传达。如何将灾难、恐怖与残忍,转化为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是对艺术家的巨大挑战。这需要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通过艺术语言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因此,在主题性创作中,艺术性、技术性与创作过程的研究必须被置于核心位置。这类创作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的审美转化。 专题报道 2025年09月18日 354 点赞 102 评论 3994 浏览
徐涟:融入时代精神 激发人物画创造的新活力 融入时代精神 激发人物画创造的新活力徐涟作为最早成型的中国画艺术形式,人物画最为直接地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其发展变化最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与历史的进程。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大背景中,人物画在题材、语言、风格、观念、材料、形式等方面不断演进,从最初的“借西画改造中国画”到“中西融合”,从20世纪下半叶随美术院校教育而强化的“徐蒋体系”,到新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5日 205 点赞 0 评论 4111 浏览
黑白道一蒋志鑫笔下的野牦牛 蒋志鑫,号蛮牛、元鹤、艺名黄土魂、顽石。1949年生于甘肃平凉。197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3年在北京画院进修,师承王文芳、贾又福、周韶华导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蒋志鑫洪荒画派开拓者。其作品以原始的野性与壮美为表现风格,高迈雄浑,激情奔放,气势恢弘,大朴入臻,是中国画坛以书入画、以大写意手法表现洪荒山河的开创性艺术家。 专题报道 2025年09月14日 102 点赞 173 评论 4124 浏览
天道、地道、人道:当代艺术家吴勇的水墨哲学根基、创新之路与无上境界 天道、地道、人道:当代艺术家吴勇的水墨哲学根基、创新之路与无上境界——从琉璃厂置顶前列点击率高说起 一生道,道生万物。这一哲学命题在吴勇先生的水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天道万物始,地道万物生,人道万物成”。将“天、地、人”三才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现当代水墨艺术探索的高度。吴勇先生的水墨山水作品在《北京琉璃厂》平台置顶前列、点击率居高,印证了公众关注度与当代 专题报道 2025年08月17日 234 点赞 102 评论 4155 浏览
吴东魁先生的这幅《牡丹图》展现了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雄浑气魄与时代精神 吴东魁先生的这幅《牡丹图》,以浓烈奔放的笔墨与大胆创新的色彩语言,展现了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雄浑气魄与时代精神。画面中,各色牡丹竞相绽放——紫红如霞、宝蓝似海、金黄耀目、素白如雪,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百花争春”图景。其构图不拘一格,枝干纵横交错,穿插有序,既有传统文人画的疏朗意境,又融入了现代视觉的张力与节奏感。吴东魁先生以“大笔挥洒、泼彩淋漓”著称,此作正是其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 专题报道 2025年08月21日 273 点赞 201 评论 4229 浏览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表示,文化和旅游消费在扩大消费方面大有可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于推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孙业礼举出了一组数据: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在文旅部门审批备案的经营主体有31万家,同比增长约4.7%;国内旅游规模达56亿人次,同比增长近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3日 362 点赞 0 评论 4430 浏览
刘万鸣|“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工作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刘万鸣介绍,“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国家画院、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广东画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协办。本届展览意义重大,是展示全国画院系统创作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全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促进优秀作品和人才不断涌现的品牌性的学术活动。截至目前,展览投稿数量达到3600余件,数量庞大,门类丰富。他表示,本次工作会请大家集中充分讨论展览 专题报道 2025年09月20日 392 点赞 102 评论 4483 浏览
文化要走出去,也要面临的挑战、文化“走进来”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走进来’”这一理念,不仅是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面临的挑战、文化“走进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双向交流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文化“走出去”,是 专题报道 2024年12月04日 537 点赞 0 评论 453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