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AI时代下的美术与设计教学国际论坛”暨“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作品展”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指导,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协办。


论坛开幕式现场

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法国艺术家协会、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意大利都灵国立美术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韩国韩瑞大学、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日本金沢美术工艺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等国外院校或机构的专家,以及《中国美术报》社、上海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等30余所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论坛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琳主持。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桑青松代表学校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他表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同与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力求在AI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与设计教育教学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从而为学校迈向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在致辞中指出,在当下AI技术对美术与设计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此次活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他还进一步谈道,人工智能既为美术与设计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深入探讨相关议题对于推动我国高校教学发展而言十分必要。


主旨论坛现场

会议主旨论坛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尚可主持。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AI时代的美术与设计教学、艺术创作的思考和相关实践。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主任宋慰祖深入分析了AI对当代设计趋势及设计教育的影响。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约瑟夫·塞尔达以艺术家高迪为例,探讨了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雷米·艾融强调了AI时代绘画精神性表达的重要性。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伊利亚·佐尔金则分享了在技术革新背景下如何保持和传承学院派传统的宝贵经验。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教授凯文·理查兹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主任小椋笵彦就AI时代下的美术与设计教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分论坛现场一


分论坛现场二

下午举行了两场分论坛,分别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礼平、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顾平与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屹主持。杨晓阳、宋慰祖、奥本多·阿扎里、陈兵、李逸琰、尹惠俊、金新、张弦驰、罗礼平、顾平、祝遵凌、方梦阳、桂小虎、程万里、孙献华、周超、刘立冬、方勇、贺戈萧、刘馨璐、陶朝来、许莉钧、常潇、孟梅林、金晖、王军、张桐源、撒后余、苏国伟、胡本七、马俊营、谭大利、林涛、周春源、刘玉城、王凯、刘成锁、冯琦、刘伟嘉、王昊昱、郝忆南、李进、刘曼玉、王屹、王春雷等参与分论坛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AI时代背景下美术与设计教学的挑战与机遇”“教学模式与师生角色重构”“技术革新时代的伦理反思”等议题展开了广泛研讨。

在论坛总结环节,尚可首先向出席并支持论坛的各位嘉宾、国内外专家表示感谢。他表示,期望借助此次论坛搭建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各高校之间的学术合作与对话,携手推动美术与设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尚可特别提道,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安徽省高校中最早设立、专注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已走过85载光辉历程。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学院逐步构建起师资力量日益雄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良性发展格局。他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常来学院指导交流或举办展览,共同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携手描绘艺术事业的美好未来。


展览现场

论坛举办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作品展”。展览汇集了国内30多所高校的150余件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应用,也反映了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生动呈现了当前美术与设计教育的前沿图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