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年前背井离乡来北京第一站就进住琉璃厂西街,开创《韵玉堂》勤玉工作室,开启北漂生活和创业,琉璃厂号称中国第一文化一条街。


       一年四季国内外对古玩、书画、的藏家们兴趣很浓,都想来这里转转看看讨件自己心意宝贝。

        每天清晨,第一缕光刚舔上荣宝斋的匾额,空气里便漾开了墨与宣纸混合的香气。这香是沉静的,却像一声开锣,唤醒了整条街的魂儿。


        琉璃厂文化街,一个蜚声海内外的文化街区,聚集着众多以经营古旧书刊、文献典籍和传统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尺牍、古玩珠宝等中国传统文化用品的店铺,素有“中国博物馆街”的美誉。琉璃厂文化街从清康熙后期开始兴起,经过不断发展,成为北京城文化活动的重要地域之一,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是北京文化发展重要的文化标志。街两旁,朱红廊柱与描金匾额次第排开,荣宝斋、戴月轩、一得阁……老字号们如列队的文人,气定神闲。戴月轩的师傅正在窗前打理一支狼毫,指尖轻旋,动作舒缓得像在抚摸时光;一得阁里,墨锭与砚台相触的细微声响,清亮如玉磬,是这里最古老的晨钟。


       真正的喧闹属于人流。金发碧眼的游客举着相机,对一柄紫砂壶发出惊叹;身旁的老先生却眯着眼,对一卷古画良久不语,只有微微颤抖的手指泄露了内心的波澜。青石板上,脚步声、笑语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最生动的市井交响。


        每当日头西斜,灯火渐次亮起,将整条街浸入琥珀色的光晕里。它从一场关于风雅的旧梦中醒来,继续上演着永不散场的人间戏剧……

赵勤玉,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现居北京,韵玉堂主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作品《黄山朝晖》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青城晨雾》被国博收藏、《天堂寨秋韵》被中央党校图书馆收藏,曾在人民日报大厦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赵勤玉山水画》等。他的艺术生涯及艺术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刋登6次,以及人民网及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影响深远。

点赞(26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