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美术界两会声音】吴为山:让国家的文化瑰宝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

吴为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让国家的文化瑰宝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等任务要求。中国美术馆不仅是国家美术殿堂,也是重要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必须面向全国人民提供高品质服务,并且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们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方面,

艺术,这一璀璨夺目的领域,无疑是生命的艺术

艺术,这一璀璨夺目的领域,无疑是生命的艺术,它以一种独特而深邃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绚烂多彩与无尽奥秘。艺术,如同一位巧手的画家,以色彩斑斓的笔触,勾勒出生命的轮廓,赋予其灵动的气息与深刻的内涵。在艺术的殿堂里,生命被赋予了无尽的想象与创造。它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简单映射,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流露与思绪的飞扬。艺术家们通过手中的画笔、音符、文字或是雕塑,将生命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细腻入微地刻画出来,使

刘万鸣致辞: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20年教学回顾展在京开幕

刘万鸣表示,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自2004年成立至今,已形成“一核多元”的教学体系,即以名家导师工作室为核心,覆盖多元的艺术门类。通过“导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访问学者”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打造了“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与当代融合”的教学品牌,培育出大批美术领域的骨干力量。中国国家画院教学以“三个融合”作为育人理念和标准:融合传统师徒制与现代学院教育,以“口传心授”传承技艺精髓;融合专业训练与人文素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致辞 | 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刘万鸣感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意方携手举办艺术特展,为两国文化艺术交往再谱新曲。他说,中国书画艺术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人文理想。在当代,中国艺术家既坚守传统笔墨精髓,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时代精神,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与意大利艺术传统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不谋而合,也为世界艺术多样性贡献了中国智慧。愿与意大利艺术界携手,以艺术之美架设文

徐涟发言|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江西调研

徐涟发言徐涟肯定了江西省画院系统艺术家们认真投入的创作态度,她表示,通过今天的交流与观摩,我们看到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江西画院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达上不断探索创新,整体水平日益提升,已经逐步实现了与全国美术发展前沿同步,展现出新时代美术创作的精神风貌与专业高度。专家组在今天的看稿过程中也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各位艺术家参考借

为艺术战 | 大米艺术8周年 × 那些人与事

2016.8.8—2024.8.8×大米艺术8周年▼▼断 章文/施晗很难说这样几行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只知道文字从甲骨和贝壳里演化成型,又从人世中分离出来,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别人。一切都是匆忙的,从字句到断章,从餐巾纸到个人生命,我们知道,枝头的嫩叶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片,也知道我们不可能有生命的重来。页码的线性使每一瞬间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每个人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从胚芽萌动到眼泪风干,在每一个

艺术品如何“修复”心灵?

艺术品如何“修复”心灵?审美沉浸:激活感官的净化力,视觉疗愈:观赏一幅油画的光影流动、雕塑的肌理质感,能瞬间将人拉入“心流”状态,剥离现实焦虑。

徐涟:融入时代精神 激发人物画创造的新活力

融入时代精神 激发人物画创造的新活力徐涟作为最早成型的中国画艺术形式,人物画最为直接地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其发展变化最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与历史的进程。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大背景中,人物画在题材、语言、风格、观念、材料、形式等方面不断演进,从最初的“借西画改造中国画”到“中西融合”,从20世纪下半叶随美术院校教育而强化的“徐蒋体系”,到新

文化要走出去,也要面临的挑战、文化“走进来”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走进来’”这一理念,不仅是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面临的挑战、文化“走进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双向交流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文化“走出去”,是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表示,文化和旅游消费在扩大消费方面大有可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于推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孙业礼举出了一组数据: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在文旅部门审批备案的经营主体有31万家,同比增长约4.7%;国内旅游规模达56亿人次,同比增长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