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作品的销售数据因市场分散和交易渠道多样分析 中国书法作品的销售数据因市场分散、交易渠道多样(如拍卖行、画廊、线上平台)且部分交易未公开,难以形成完全权威的实时排行榜。不过,根据近年拍卖记录、行业报告及市场关注度,可梳理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及书法家市场表现分析:一、拍卖市场高价书法作品(近10年)二、线上平台销售趋势(中低端市场)热门品类:定制书法:企业题字、家居装饰(如“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单价500-5000元。名人复刻品:通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3日 358 点赞 0 评论 1840 浏览
高云:美美与共——谈工笔人物画的语言与观念 美美与共——谈工笔人物画的语言与观念高云此次学术研讨会,对于画家的创作实践,以及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以“美美与共”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参展作品,谈一下对于工笔人物画的语言与观念的看法。自唐五代以降,中国人物画逐渐式微,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秉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中国人物画,尤其工笔人物画进入了鼎盛期。古代人物画具有主观、线性、平面、程式化的艺术特征,讲究以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3 浏览
徐涟:融入时代精神 激发人物画创造的新活力 融入时代精神 激发人物画创造的新活力徐涟作为最早成型的中国画艺术形式,人物画最为直接地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其发展变化最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与历史的进程。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大背景中,人物画在题材、语言、风格、观念、材料、形式等方面不断演进,从最初的“借西画改造中国画”到“中西融合”,从20世纪下半叶随美术院校教育而强化的“徐蒋体系”,到新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5日 205 点赞 0 评论 3720 浏览
刘曦林: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创造与转化 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创造与转化刘曦林艺术史是一部变化史与创造史。在任伯年之后,现代人物画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于一片“衰败到了极点”的哀叹中重新焕发了生机。百年来,它如波涛汹涌,层浪迭起,其业绩与文化价值,都值得我们细细书写与深入探讨。20世纪初,革命与改良的思潮弥漫了整个中国。画坛也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借西画写实主义与复兴宋代院画两条崭新的发展路径。在这一时期,传统文人画家如陈师曾,首先发出了直面人生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5日 123 点赞 0 评论 1254 浏览
彭锋:人物画的传播与推广关键在于理论研究 人物画的传播与推广关键在于理论研究彭锋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不仅震撼了国内,也让全球为之注目,而去年的《黑神话:悟空》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不禁让我思考,中国人物画是否也能拥有这样的国际影响力?或许有人会质疑,绘画作为一种媒介,其受众群体相对有限,难以达到电影那样的轰动效应。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尝试通过与国际博物馆间的合作,探索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然而,我必须坦诚地告诉大家,即便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5日 275 点赞 0 评论 1790 浏览
尚辉:人物画语言探索的时代课题 人物画语言探索的时代课题尚辉从当下中国画坛的整体看,人物画在语言探索上的步伐似乎陷入了一种停滞状态,一些基本语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破解。有种观点曾颇为流行,认为人物画等同于静物画、风景画,绘画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在于形式语言探索,在于笔墨语言与结构语言、色彩语言之间形成的某种个性化的张力。这种观点体现了对艺术语言独立性的重视,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典型价值观。同时也否定了人物画对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185 浏览
高天民:20世纪人物画的现代性诉求 20世纪人物画的现代性诉求高天民20世纪初,中国人的现代意识开始觉醒并迅速积聚。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到陈独秀的“美术革命”,对现代性的追求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共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这一口号集中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渴望。在美术领域,“科学”的引入旨在改变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的弊端,通过借鉴西方美术,人们试图为中国画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民主”的诉求则体现在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上,旨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232 浏览
裔萼:中国人物画在景观社会中的困境与突围 中国人物画在景观社会中的困境与突围裔萼20世纪的中国人物画曾因关注现实、贴近人生而焕发新生,成为画坛主流。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景观社会”的全面冲击,中国人物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建构当代价值,反映时代精神,成为亟待探讨的命题。今天的人物画发展面临三重困境:一是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视觉经验的严重割裂。景观社会的核心是影像霸权。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塑造了碎片化、即时性的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185 浏览
于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物画回望及其当代价值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物画回望及其当代价值思考于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人物画创作,塑造了不同时代的经典艺术形象和叙事情境。其间既有随社会价值判断而发生的观念变革,亦有画理画法层面的技法演进,具体呈现为其对历史语境与社会现实不断塑造、契合的进程中,在中国画本体语言层面完成笔墨程式的调适与人物造型形神观的衍变。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需要新的文艺作品,更需要适应时代社会的新的艺术表现样式。革 专题报道 2025年03月22日 0 点赞 0 评论 173 浏览
艺术品如何“修复”心灵? 艺术品如何“修复”心灵?审美沉浸:激活感官的净化力,视觉疗愈:观赏一幅油画的光影流动、雕塑的肌理质感,能瞬间将人拉入“心流”状态,剥离现实焦虑。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06日 358 点赞 0 评论 372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