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专题 >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之中国美术馆二十世纪名家收藏系列 > 研讨会 > 正文

郑工(评论家)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5-07-30 11:19    来源:琉璃厂在线

    郑工:刚才各位先生谈了很多,我就谈一个对吕云所先生的整体认识,然后谈两点在吕云所先生的艺术创作当中可以展开来讨论或者研究的两个点。一个整体认识就是吕云所先生确实是新时期以来在中国画转型中很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新时期转型以来,关于这个转型问题,我看了尚辉先生写的文章,确实写得很精彩,讲了三点认识,一是写实性转型,二是形式语言的结构性转型,三是回归到传统理念。这三点放在吕云所先生的作品和评论当中非常有意思,因为吕云所先生是新时期以来的转型探索实践把这三点都贯穿了。看了吕云所先生的画,我觉得他是一个不断往回走的画家,五六十年代中国画的改造就是要把造型理论转型,往写实走,他走出来的时候,从人物画走到山水画就是从写实性的转型开始,然后往形式语言的结构性方向走,这个走就走到九十年代或者可以说到上次研讨会开会的时候,94年。92、93年的作品就非常清晰,这是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之后,这个研讨会和上个研讨会相隔二十年,是他真正往结构性转化向传统笔墨回归之路,94年到04年,十年时间,我看了这本画册,他有一个太行笔墨、笔墨太行、写实太行、写意太行,具体的年限上不一定是03年,04年的作品非常突出把问题提出来了。我在这里加了几张,特别是岁月留痕是最突出的,在这一批当中还有很多,山海云涛、云潮等等,非常明显,04年作品特别明显在哪里?我觉得有两点,一个是笔墨线条,是笔墨线条,用笔,是那种豪壮的线,非常有意思。而且他已经把原来前期的比如积墨、造型的东西给整体打开了,揭开了,像一个管状,并不是块状,回到平面型,抽象性的东西、形式语言的东西、结构性的东西都出来了。在这个时候,这个十年是他的摸索和探索时期,接着他一方面在笔墨问题上去探讨他个人的符号,这个个人符号很突出。第二个符号就是云的意象。我去过太行山,在太行山会看到云雾缭绕的景象并不是太多,但是看他画的太行总有一些云朵穿插在里面,一种云气缥缈在其中,云实际成了吕云所自己的一个人生符号。回到笔墨问题上的时候其实是回到了个人的性情方面,笔墨最容易展现个人性情,也许造型的东西跟对方物的质地有关,回到个人性情的表露上来,回到一个笔墨的自由舒展、表达上来的时候,一个云的符号出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以我说在吕云所的研究,对他艺术这段过程的研究当中有两个阶段是可以值得谈的,一个是他的变换的起点不在于03年也不在04年,应该在92-93年。所以我一看到93年的一些作品就觉得非常有意思,可以看看这个线条跟云的关系,比如古流千载和岁月积淀,线条已经拉出来了,云的意象也出现了,而且开始展开了,二号展厅当中的西北角,拐角部分有一个画没有收到这里来,好像叫做云开太行,92年这个作品已经出来了,后面的东西是这个表现意象的不断打开和明朗,94年开的研讨会恰恰是一个转折点。92-04年这个十来年,他各种各样的探索因素都是交织进行,这里有各种路线,积墨的东西还在做,但是已经慢慢从写实性的转型往结构性转型走了,在结构性转型当中又对于笔墨的关注在日益加强。我们可以大的线条来看,这三个转型期有一个前后的顺序,在一个转型过程当中,这三者的因素是同时在考虑的,只不过到后来不断被明朗化、单纯化。
    第二、2010年的作品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特别是2010年的一个作品当中突破了往传统笔墨上走的时候,他试图又有一种回归的迹象,这种回归不是笔墨的问题,是往五六十年代的造型和笔墨走,是一个新的转折。前期我们经常讲的悲情,人生悲苦的东西没有了,包括他画张家界,包括前后那段时间,那幅画不单纯是一个笔墨,悲苦色彩拿下去了,而且造型很严整,看过去没有那么一种苦涩的东西。我觉得为什么10年那幅作品,可能到了晚年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返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