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言恭达书艺研究》首发座谈会纪要 张旭(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世界旅游联盟主席) 言先生一直是我十分喜爱,也是十分敬重的艺术家,每次看到他的书法作品,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来吸取营养。他无论是在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教育,还是在社会慈善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从言先生的书法作品能够看到他的那种人文追求、人文情怀。 言先生从研 书法 2024年12月27日 3521 点赞 0 评论 21167 浏览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刘海涛】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作为成都画院画家团队中的一员,能参与“院风”这次展览对我和同事们而言意义非凡。我们齐心协力精心准备和完善作品,也为这个展览展程重新思索创作了新作。所以“院风”这展览即展出了以前的代表作,又呈现了我们当下的新成果,再有策展人的精心设计与布置,比较全面的展示了我们的创作状态和艺术面貌。今天的研讨会尤为珍贵,感谢黄宗贤院长和魏学峰老师、姚思敏老师、龚仁军老师等前辈老师们的发言。老师们既给予了肯定,也提出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龚仁军】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展区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成都画院与各单位的协作效能。成都画院的专职艺术家作为四川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凭借在全国美展中屡获殊荣的作品为四川赢得荣誉。画展中所有的作品都很关注时代生活,不管是国画还是油画,大家对人们生活的状态,注重描绘我们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以小切口来描绘时代生活,这也就是主题性创作的要求。不仅有四川地域性的自然风光,也有四川一些重大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成都画院原副院长 姚思敏】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一、画院群体的年轻化与整齐性,成都画院专职画家以40-50岁中生代为主,处于创作成熟期,既无青涩新人,也无传统权威压制,形成“整齐且稳定”的创作梯队。这种群体结构在全国画院中罕见,为艺术探索提供了自由空间。依托成都市美术馆、专业策展团队及时代机遇,画家群体正处于“最佳创作窗口期”,具备作品展示与影响力提升的优质条件。二、创作现状的辩证观察,黄宗贤院长从全国美展高度肯定画展的“新鲜感”与整体性;我因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5 浏览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卢贞】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非常高兴各位老师来看我们的展览。听了各位老师对作品的解读,我有一个非常大的体会,一直在思考,在文本信息解读,括在当下场域,我们怎么规划自己的创作路径?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反思性的问题,从现在的主题创作到宏大叙事,以人民性为导向,创作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或者以自我的审美感知为前提,寻找自己的精神原乡。我想这是需要根据自我的判断来衡量的,比如我的这幅作品《九歌》是源自于对人文意义上的解读,我就想用水墨的纯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原副院长 魏学峰】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一、展览核心亮点,整体性与学术性突破。首次以集体成果形式集中呈现成都画院创作风貌,打破以往碎片化展示模式,体现画家群体在艺术语言、文化思考上的深度探索。创作态度与开放性,所有作品均展现严肃创作态度,题材表现带有明确思想性而非惯性思维;展览包容多元风格,反映画家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个性化探索。二、学术引导作用,通过展览暴露画家个体在艺术把控、文化调性上的不足,专家与社会提供检验机会,理论界专家从艺术发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李猛 与嘉宾交流实践经验】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李猛:我的艺术理念源于对"设计之美"的深刻认知。早年目睹园林工人修剪花草时顿悟:自然之美需经人工提炼方能升华,这种认知颠覆了传统写生观念。中国绘画中梅枝以曲为美的范式印证了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法则,正如苏式园林通过空间重构实现艺术升华。为践行理念,我选择川西园林为载体创作《寻梦三苏祠》,试图弥合写生与创作的割裂状态。但当前作品仍存在完成度不足、语言体系未贯通等问题,期待各位专家对创作路径与表现手法给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 黄宗贤】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看了整个展览有几个印象,首先是展览形式有创新意义,以"擂台展"形式集中呈现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近年来创作成果,建立院内学术交流机制,通过作品汇报推动艺术家的专业成长。其次从社会价值实现维度,突破体制内封,构建艺术家交流新平台;履行公立画院责任,向公众系统展示创作动向与艺术成果;探索中国特有艺术体制的发展路径,强化文化担当意识。然后是艺术家的年轻化和高水准,成都画院参展的职艺术家,队伍整齐、水平均衡,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新书推荐|孙晓云《日读家训》 《日读家训》作者:孙晓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对为人处世、治家理政的深刻见解,是传统社会伦理的坚实支撑。《日读家训》的出版,为当代人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汲取先贤智慧的大门。这本《日读家训》是孙晓云继《日读论语》之后推出的“日读”系列新作。多年来,孙晓云为振兴国学笔耕不辍,陆续书写了“中华国学德育经典”系列作品,涵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2日 97 点赞 0 评论 199 浏览
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言恭达书艺研究》首发座谈会纪要 张旭(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世界旅游联盟主席) 言先生一直是我十分喜爱,也是十分敬重的艺术家,每次看到他的书法作品,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来吸取营养。他无论是在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教育,还是在社会慈善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从言先生的书法作品能够看到他的那种人文追求、人文情怀。 言先生从研 书法 2024年12月27日 3521 点赞 0 评论 21167 浏览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刘海涛】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作为成都画院画家团队中的一员,能参与“院风”这次展览对我和同事们而言意义非凡。我们齐心协力精心准备和完善作品,也为这个展览展程重新思索创作了新作。所以“院风”这展览即展出了以前的代表作,又呈现了我们当下的新成果,再有策展人的精心设计与布置,比较全面的展示了我们的创作状态和艺术面貌。今天的研讨会尤为珍贵,感谢黄宗贤院长和魏学峰老师、姚思敏老师、龚仁军老师等前辈老师们的发言。老师们既给予了肯定,也提出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龚仁军】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展区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成都画院与各单位的协作效能。成都画院的专职艺术家作为四川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凭借在全国美展中屡获殊荣的作品为四川赢得荣誉。画展中所有的作品都很关注时代生活,不管是国画还是油画,大家对人们生活的状态,注重描绘我们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以小切口来描绘时代生活,这也就是主题性创作的要求。不仅有四川地域性的自然风光,也有四川一些重大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成都画院原副院长 姚思敏】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一、画院群体的年轻化与整齐性,成都画院专职画家以40-50岁中生代为主,处于创作成熟期,既无青涩新人,也无传统权威压制,形成“整齐且稳定”的创作梯队。这种群体结构在全国画院中罕见,为艺术探索提供了自由空间。依托成都市美术馆、专业策展团队及时代机遇,画家群体正处于“最佳创作窗口期”,具备作品展示与影响力提升的优质条件。二、创作现状的辩证观察,黄宗贤院长从全国美展高度肯定画展的“新鲜感”与整体性;我因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5 浏览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卢贞】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非常高兴各位老师来看我们的展览。听了各位老师对作品的解读,我有一个非常大的体会,一直在思考,在文本信息解读,括在当下场域,我们怎么规划自己的创作路径?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反思性的问题,从现在的主题创作到宏大叙事,以人民性为导向,创作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或者以自我的审美感知为前提,寻找自己的精神原乡。我想这是需要根据自我的判断来衡量的,比如我的这幅作品《九歌》是源自于对人文意义上的解读,我就想用水墨的纯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原副院长 魏学峰】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一、展览核心亮点,整体性与学术性突破。首次以集体成果形式集中呈现成都画院创作风貌,打破以往碎片化展示模式,体现画家群体在艺术语言、文化思考上的深度探索。创作态度与开放性,所有作品均展现严肃创作态度,题材表现带有明确思想性而非惯性思维;展览包容多元风格,反映画家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个性化探索。二、学术引导作用,通过展览暴露画家个体在艺术把控、文化调性上的不足,专家与社会提供检验机会,理论界专家从艺术发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李猛 与嘉宾交流实践经验】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李猛:我的艺术理念源于对"设计之美"的深刻认知。早年目睹园林工人修剪花草时顿悟:自然之美需经人工提炼方能升华,这种认知颠覆了传统写生观念。中国绘画中梅枝以曲为美的范式印证了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法则,正如苏式园林通过空间重构实现艺术升华。为践行理念,我选择川西园林为载体创作《寻梦三苏祠》,试图弥合写生与创作的割裂状态。但当前作品仍存在完成度不足、语言体系未贯通等问题,期待各位专家对创作路径与表现手法给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 黄宗贤】院风——2025年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作品展 看了整个展览有几个印象,首先是展览形式有创新意义,以"擂台展"形式集中呈现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近年来创作成果,建立院内学术交流机制,通过作品汇报推动艺术家的专业成长。其次从社会价值实现维度,突破体制内封,构建艺术家交流新平台;履行公立画院责任,向公众系统展示创作动向与艺术成果;探索中国特有艺术体制的发展路径,强化文化担当意识。然后是艺术家的年轻化和高水准,成都画院参展的职艺术家,队伍整齐、水平均衡,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新书推荐|孙晓云《日读家训》 《日读家训》作者:孙晓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对为人处世、治家理政的深刻见解,是传统社会伦理的坚实支撑。《日读家训》的出版,为当代人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汲取先贤智慧的大门。这本《日读家训》是孙晓云继《日读论语》之后推出的“日读”系列新作。多年来,孙晓云为振兴国学笔耕不辍,陆续书写了“中华国学德育经典”系列作品,涵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专题报道 2025年04月22日 97 点赞 0 评论 19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