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收藏人物郎绍君评论(6)

2013-03-13 10:44来源:未知 阅读:

  王镛
  王镛是开一代新风的书法、篆刻家,也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山水画家。其画山水如作书,从不设计打稿,只循“笔笔生发”之理,一气呵成。他善以小笔写大字,把笔的锋、肚、根都派上用场。他喜用小笔(包括画大画),让“八面出锋”的裸露笔画而不是混沌的墨晕唱主角。他的书法多取民间传统,融跌宕俊逸与生辣拙野为一;他的山水喜用半生粗纤维纸,渴笔短线,横竖点子,适当皴擦,偶加积墨(笔积而非积染),亦如其书般的生辣跌宕,气象苍茫。王镛的经验再一次表明,以书入画是需要书法功底的,否则很难有高质量的笔线点画。当然,能书未必能画,画家还需要“画”的功夫。王镛以高质量的笔法和笔法运动求得了作品的整体和谐,但画面有时失之于“平”,缺乏笔墨结构的对立与反差。“笔笔生发”使他进入了挥洒自如之境,但过分执著于随机性会弱化理性的必要支持,容易滑向过熟的习惯化。也许他需要适当强化“画”的意识。
  洪惠镇
  洪惠镇是美术史论家,画家,擅诗文,通音律,而人生多坎坷。他画山水出于一种内在要求,一种超越尘俗、寻求净土的精神渴望。其结构画面,总是拈出一个“淡”字:淡的云山,淡的原野,淡的月色,淡的荷塘柳色,淡的心境画境。这淡的境界又总是简约的,朦胧空旷而孤寂,有时采取近乎对称的构图(如《旧荣》等),坐忘般的静谧画面,流溢出一种思绪如缕、天地悠悠、嗒然解悟的诗意。在形式上,他弱化线描与皴法,突出造型与积染,而宿墨的迟留沉淀效果,也与作品的婉约风格和幽玄境界相一致。画家对南方文人画传统有诸多取鉴,但作品的风貌不乏现代感。洪惠镇的探索表明,传统与现代是紧密相连的,但勾通它们需要能力。笔墨不是孤立的存在,用它来创造现代风格、表现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需要相应的技巧,更需要相应精神与文化素养的支持。
  范扬
  范扬画山水,从黄宾虹和凡高得悟笔法,很快自成一格并形成影响,但业内评说不一。有的曰范氏直抵如来之境,有的则斥为“野狐禅”。在我看来,范扬的成功主要靠颖悟而非“渐修”,这颖悟表现在他对晚年黄宾虹和凡高的大胆综合:画面结构、用笔的自由挥洒和水墨淋漓效果多借鉴黄氏,弧形笔法及其旋转式排列多借鉴凡高。这里用“借鉴”一词,是因为范扬并不追求对二者的形似。范画取黄氏与凡高作品鲜明而充满张力的形式感,但无前者的笔线质量和内美追求,也无后者的内在燃烧性和表现诉求。换言之,范扬正是通过对这些外在形式因素的借鉴、修正与综合,建构了自己的语言方式,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并用它们传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放达的个性。其作品可分为粗笔、细笔两类,以细笔为佳。总的说,范扬进行了一场不露痕迹的中西融合,其追求外张性而疏远内省性的特征,在当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陈平
分享到:
合作机构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2 琉璃厂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