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陶宏(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陶宏(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此次座谈会开启了新时代国家新美术的新篇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即将举办,我有幸作为服务团队中的一员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关于本次议题,我认为创作关键在“创新”与“作为”。“创新”需摒弃陈旧之作,勇于突破自我。“作为”要求作品体现民族、人民、国家、时代、人类、哲学与生命生存的积极向上内涵,展现高水平。我们应突出重围,

郑庆余(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郑庆余(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完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涵盖的广度。从中可以折射出当代工笔画主题性创作的题材主要基于新中国的重大事件、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新景象,同时反映出人民乐观积极的精神取向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这些共同渲染了主题性创作的底色。在创作手法方面,这些作品大多以现实主义为主,彰显了扎根生

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在新时代美术创作中攀登历史、艺术和精神的新高峰。在面向社会的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方面,画院的高研班教学尤为关键。教学应注重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入认识,从方法论上正本清源,引导学员真正理解画谱的精髓与内涵,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法模仿。同时,要着力

刘明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刘明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在新时代背景下,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人才培养和画院与高校合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课程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新图像的要求。画院与高校的合作意义重大,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学科前沿发展。目前,山东师范大学与中国国家画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旨在加强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这对实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创作三位一体,保持中国画民族性,与时代同步发展等至关重要。

岳黔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岳黔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兼院长):青年画家在读博期间,常常因繁重的论文和课题压力,而难以充分提升创作能力。鉴于此,建议画院为这些青年才俊提供重返校园、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进修课程或高研班等形式,帮助他们弥补在专业实践上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和挖掘他们的创作潜能。同时,画院在面向社会招生、培养人才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并逐渐建立起一套相对规范的培养体系。然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艺

田忠利(北京印刷学院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田忠利(北京印刷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在品格立院方面的不懈努力,以及陆续开展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已经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赞誉。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艺术发展的摇篮,强调学科建设与交叉融合,致力于知识的创造与艺术的创新性发展。而画院则以其独特的实践导向和社会责任感,在艺术实践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画院与高校之间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