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创作部主任):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当今书法创作面临边界问题。有不少书法创作的意趣打着创新的名义,有挣脱甚至解构汉字之嫌。汉字的语言系统承载着中华民族理解世界和宇宙的基本框架,在塑造中国人的形式感和审美趣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书法在实用和艺用的双重原则中建构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之魂,也维系着民族的发展、延续和统一。若只求视觉快感或所谓现代审美而舍弃文字识读性、解构文字,便是舍本逐末,变相利用书法元

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就油画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我认为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是最佳状态,主题性创作不应脱离画家的日常创作和学术研究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过去的很多主题性油画作品技术上非常娴熟,但依旧缺乏共鸣且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一是缺乏真情实感。二是绘画表现形式陈旧,笔墨当随时代,人民的审美习惯在变化,因此艺术家的表现语言与审美风格也需要变化和发展。创新很难,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崔景哲(河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崔景哲(河北美术学院副院长):非常荣幸能受中国国家画院邀请,代表河北美术学院参加此次座谈会。河北美术学院是由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本科美术学院;作为一个试点工程,是第一所民营资本投入中国美院教育的美术学院。作为创作与人才培养的实例,河北美术学院一直加大力度与美术界展开合作。诚挚期待各位老师以及画院代表能与我们达成合作,也欢迎老师们前往学院举办讲座与展览,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王兴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兴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围绕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我建议:首先,我们应共建院校系列展览,打造主题性创作品牌,如重大题材或写意画、工笔画等专题品牌。其次,深入生活,共建国家级写生基地,举办系列性、主题性展览,促进艺术实践与交流。再次,画院应成为集创作、研究、鉴定为一体的学术机构,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并办好学术刊物。最后,实施协同育人策略,互聘名家名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创作质量

申卉芪(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申卉芪(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自今年年初调入中国国家画院后,兴奋之余颇感压力巨大。中国国家画院是国家级的美术创作与研究机构,多年来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对我来说有了更好的向前辈学习的机会。中国国家画院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创作氛围也激励了我,我会努力研习业务、精进创作,为新时代画院的发展增光添彩。

刘西洁(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刘西洁(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美术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投身于美术创作与人才培养。当前艺术招生选拔趋向行政化和单一化,忽视了艺术人才的特殊性;我们应重视发现和培养真正有天分的学生,确保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中国国家画院应发挥其引领作用,服务于国家文化系统,引导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提升整体文明程度和文化高度。我们应关注年轻人的活力,共同推动艺术形态的繁荣发展。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在各种会议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画院管理的讨论。但艺术有其自身规律,需要给艺术家更多空间和时间。作为院长,我关心艺术家而非管理他们。艺术需要热爱和培养,否则中国艺术将无法生存。艺术家需要对艺术有深刻认识和热爱,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画院作为国家专职的艺术创作研究机构,有义务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其中人才的重要性不

杜宁【广东画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创作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杜宁【广东画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创作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广东画院2005年在全国画院系统首创“青年画院”机制,通过项目参与、写生采风、集中研学、以老带新等多种培养形式选拔培养百余名青年人才,目前大多已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骨干。

孙震生(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孙震生(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关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特征,我总结第一点是时代性,第二点是人民性,第三点是历史性,第四点是艺术性。我们应当如实地反映时代,反映我们的真情实感。站在历史的高度、宏观的高度,对作品质量严要求,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艺术性是考验艺术家水平高低的标准,其实主题性创作脱离了艺术性,其他的都是空谈。所以我们进行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候,应当协调好这几个特性的关系,创作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