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罗贵荣(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罗贵荣(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的绘画似乎落后于人类当下的生活状态了,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放弃一些不断重复的习惯性思维和观念,以新思维探索世界和绘画创作。新时代画院的创作必须与时代所趋相匹配,甚至要有符合或超越未来的创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国家画院的角色,思考新时代画院的创作方向,为年轻艺术家提供思考的指引。或许我们应该在两方面着力,第一类是艺术家需要技艺精湛、能够完成本职创作任务,他们的创作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此次座谈会规模宏大,涵盖美术专业内的多个系统,共同探讨美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促使画家思考艺术发展的方向,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对艺术标准的认知有别。因此,对于年轻人关于传统接受的方式,画院应宽容以待。在教育方面,不应让学生单纯模仿,而应让其掌握规律并找到自身方向,引导他们在现代创新中扎根传统根脉,找到当代的解读方式,从而真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种结合现实与艺术,构建宏大叙事、续写时代赞歌,以人文关怀展现历史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艺术创作符合主题,具有思想深度,并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主题性创作一方面能够提炼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认知、为国家培根铸魂;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主题的反复打磨与艺术语言的探索,引导艺术家创新,并引领美术创作由

宛少军(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宛少军(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画院的创作和人才培养,核心都是创作的问题。在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完成国家的创作任务是责无旁贷的事情。像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突出的思想潮流是强调创新、强调艺术语言、强调个性。画院很多画家可能都面临如何处理主题性创作与自身艺术个性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中国国家画院首先要完成国家、时代、人民的命题,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艺术家自身的个性和特殊性,允许艺术家有题材、表达方式

高云(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高云(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重大主题创作是艺术家创作代表作的好机会,但挑战性大,需要画家在审美、技法、修养等各方面加以努力,才能创作出有温度的作品。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专业创作研究机构,应该在主流性、学术性和引领性三方面下功夫,发挥引领全国画院的作用,创作出满足社会和大众需求、走在学术前沿、具有时代意义,兼具观念、思想、情感的生动作品。人才培养方面,我建议中国国家画院借鉴当年出台《全国美术馆评

姜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姜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画院的中心任务就是出作品、出人才,这个题目常谈常新。与时俱进应该是我们对待一切事物的基本出发点,比如说山水花卉,怎么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大自然的面貌?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应该是怎样的?只要我们这个时代前进了,我们的作品就不能还是老面貌,就必须体现出时代性与新的审美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在日常创作中保有一种紧迫感或者是长远的创作打算,没有这个我觉得是

邱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邱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通过画院的系列主题性创作实践,我在不同的题材间得到更多锻炼和沉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认识:第一,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创作者,更应关注他人及社会和更多外界的变化,包括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理解;第二,关于如何守正创新,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拓展;第三,加强形式内容和文化元素三方面的融合,直至画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主题性创作“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