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座谈会第四组主持人):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座谈会第四组主持人):此次座谈会的内容非常广泛,主题兼具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比如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问题、当代画院的发展问题、人才培养问题以及画院与美院之间合作交流的问题等,涉及当代画院发展最关键的几个方面,对画院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第四组分论坛的参会专家主要包含老艺术家、画院专业所的艺术家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艺术理论家,与会者就“新时

王永亮(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永亮(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艺术创作首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创作出能够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优秀作品。其次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局限于传统,敢于突破,将创新意识贯穿创作始终。我们要紧跟时代,注重内容的创新、样式的创新,也对新的传播媒介进行适应,作品应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拓视野,培养出能为“推进

石齐(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石齐(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个性是画家应有的特质。画家一生,或专注传统,或倾心创新。传统绘画要突破前人不易,创新之路同样艰难。在教学方面,作为北京画院的画家,我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既要引导其掌握基础,也要引导其创新,培养他们去创作。新时代画院同样面临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课题,也担负着推动中国画发展的责任,尤其是中国国家画院具有带头作用,应该确立标准,注重艺术作品质量,筛选出优秀的人才,完善人才培养的体

许敦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许敦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画院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很大的差异,高校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等各层次学生,画院主要是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更强调学习的自觉性,画院与人才的双向选择度较高,有利于精准培养。画院在组织主题性美术创作上有优势,但也需警惕年轻画家陷入舒适区。组织参与国家艺术基金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为艺术家个人修养提供了广阔空间。画院的学术引领和全国性巡展,以展

郭健濂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青年美术家如是说

郭健濂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郭健濂:扎根本土,确立与时代相应的表达方式我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既是全方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又是自身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开始逐步觉醒的一代艺术工作者。我们不断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西文化的交锋和融合中寻找绘画的出路。绘画语言的建构是文化史的产物,审美创造往往是在多种文化背景的融合中才有可能。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今天青年艺术家的文化使命。对于我们青

王赫赫(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人物画创作室副主任):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赫赫(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人物画创作室副主任、民革中央画院理事):艺术家需“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明确自身追求。每位艺术家都在思索个人与民族、时代等诸多关系,时代精神并非浅表的时代性,个人创作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当代艺术家应在前辈基础上继承扬弃,坚守艺术自律性与不变的内核,要从纵向历史文脉和横向全球化视野中找准定位,思考如何表现中国气派的写意精神,同时加强对传统的深度挖掘和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当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