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赵卫(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赵卫(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人才培养是长期任务,而当下画院的当务之急是人才的发现与引进。画院应成为优秀人才的高地,他们应该具有直接出成果的能力。社会上有大量未被发现的优秀青年画家,因现有平台局限,年轻人机会缺失,因此画院应创造适合年轻人展示作品的平台。在创作方面,作品要有个性,特别是在AI的迅速发展下,艺术创作领域保持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是画院系统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是挖掘真正有潜力与实力的人才、推

王林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林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众多从艺多年的艺术家成果斐然,却未得到有效推广与总结。新时代画院当承担起推出人才与作品、总结画家成果之责。艺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我们应坚守水墨精神,并融合科技与传播手段,创作出彰显中国画印记的作品。创作特征关联画家作品面貌、艺术性格、中国人性格与表达特征。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专业美术平台,具有服务人民、全国画院和艺术家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管理职能。

封治国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青年美术家如是说

封治国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我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能融入民族文化的复兴伟业中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近十年来,我有幸参与到多项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为一名“70后”的画家,我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能融入民族文化的复兴伟业中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艺术创作需要彰显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也需要一个更为宽广的文化背景。个人创作只有生长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才能实现意义与价值的最大化。在创作这些重大题材的过

刘国旗(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刘国旗(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画院是我国当代美术创作、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全国各级各类画院的艺术家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脉、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具有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课题

刘罡(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原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刘罡(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原院长):老中青三代画家就当代中国画创作现状进行交流,此组特色为讲真话、直面问题。艺术发展有其规律,中国画亦如此。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常态化,AI与影像媒介给画家带来新感受。身为山水画家,深感当下山水画主题性创作需从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经典作品中汲取经验与营养,继承其对山河的情感与探索精神,担起时代责任,向大山的更深处走,对经典作品要再认识、再研究,跟着走、接着走。

林涛(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林涛(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关于艺术创作中画院与高校共建合作与发展的路径,我提议,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利用画院平台加强与各院校的紧密联系。建议在适当的时机,让画院与学院的作品在高校中展示,以此激励学生,同时职业艺术家也能从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获得启发。期望此类活动能持续举办,促进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王赫赫(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人物画创作室副主任):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赫赫(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人物画创作室副主任、民革中央画院理事):艺术家需“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明确自身追求。每位艺术家都在思索个人与民族、时代等诸多关系,时代精神并非浅表的时代性,个人创作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当代艺术家应在前辈基础上继承扬弃,坚守艺术自律性与不变的内核,要从纵向历史文脉和横向全球化视野中找准定位,思考如何表现中国气派的写意精神,同时加强对传统的深度挖掘和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当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