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姜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姜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画院的中心任务就是出作品、出人才,这个题目常谈常新。与时俱进应该是我们对待一切事物的基本出发点,比如说山水花卉,怎么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大自然的面貌?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应该是怎样的?只要我们这个时代前进了,我们的作品就不能还是老面貌,就必须体现出时代性与新的审美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在日常创作中保有一种紧迫感或者是长远的创作打算,没有这个我觉得是

高云(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高云(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重大主题创作是艺术家创作代表作的好机会,但挑战性大,需要画家在审美、技法、修养等各方面加以努力,才能创作出有温度的作品。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专业创作研究机构,应该在主流性、学术性和引领性三方面下功夫,发挥引领全国画院的作用,创作出满足社会和大众需求、走在学术前沿、具有时代意义,兼具观念、思想、情感的生动作品。人才培养方面,我建议中国国家画院借鉴当年出台《全国美术馆评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此次座谈会规模宏大,涵盖美术专业内的多个系统,共同探讨美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促使画家思考艺术发展的方向,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对艺术标准的认知有别。因此,对于年轻人关于传统接受的方式,画院应宽容以待。在教育方面,不应让学生单纯模仿,而应让其掌握规律并找到自身方向,引导他们在现代创新中扎根传统根脉,找到当代的解读方式,从而真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种结合现实与艺术,构建宏大叙事、续写时代赞歌,以人文关怀展现历史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艺术创作符合主题,具有思想深度,并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主题性创作一方面能够提炼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认知、为国家培根铸魂;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主题的反复打磨与艺术语言的探索,引导艺术家创新,并引领美术创作由

宛少军(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宛少军(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画院的创作和人才培养,核心都是创作的问题。在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完成国家的创作任务是责无旁贷的事情。像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突出的思想潮流是强调创新、强调艺术语言、强调个性。画院很多画家可能都面临如何处理主题性创作与自身艺术个性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中国国家画院首先要完成国家、时代、人民的命题,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艺术家自身的个性和特殊性,允许艺术家有题材、表达方式

赵建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业画家、教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赵建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业画家、教授):画院自成立起便肩负着对国家、人民与社会发展宣传之责,创作是其主项。如何创作出高格调、高品质的作品应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传承问题,应继承传统艺术的古意;二是去其糟粕,如程式化、类同化的创作习惯。新时代下,中西文化的交融使绘画创作中的创新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呈现出当代艺术的机缘及其创新发展的精神和形式的意义。对于人才培养,画院的责任是发现人才,提高他们的

赵卫(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赵卫(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人才培养是长期任务,而当下画院的当务之急是人才的发现与引进。画院应成为优秀人才的高地,他们应该具有直接出成果的能力。社会上有大量未被发现的优秀青年画家,因现有平台局限,年轻人机会缺失,因此画院应创造适合年轻人展示作品的平台。在创作方面,作品要有个性,特别是在AI的迅速发展下,艺术创作领域保持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是画院系统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是挖掘真正有潜力与实力的人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