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姜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姜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画院的中心任务就是出作品、出人才,这个题目常谈常新。与时俱进应该是我们对待一切事物的基本出发点,比如说山水花卉,怎么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大自然的面貌?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应该是怎样的?只要我们这个时代前进了,我们的作品就不能还是老面貌,就必须体现出时代性与新的审美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在日常创作中保有一种紧迫感或者是长远的创作打算,没有这个我觉得是

许敦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许敦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画院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很大的差异,高校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等各层次学生,画院主要是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更强调学习的自觉性,画院与人才的双向选择度较高,有利于精准培养。画院在组织主题性美术创作上有优势,但也需警惕年轻画家陷入舒适区。组织参与国家艺术基金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为艺术家个人修养提供了广阔空间。画院的学术引领和全国性巡展,以展

任赛(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任赛(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画院里多元化的主题性创作如一股强劲的外在驱动力,激发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的创意潜能,我深感获益匪浅。在构思主题性创作时,我倾向于从历史的维度入手,细致追溯历史线索,从中发掘富有表现力的元素,进一步揭示其思想内涵。同时,我仍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探索人类内在的精神追求以及审美理想。在艺术呈现方面,我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融合多样表现手法、精炼艺术语言,努力塑造富

蒋威(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画法研究所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蒋威(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画法研究所所长):画院系统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艺术创作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往画院通过临摹古画、研究传统培养了一批具有深厚传统功底的艺术家,这种教育模式对今天的画院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面对当下中国画的创新问题,我们只能从中国画出发,在深挖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改革,任何立足于其他绘画形式的变革,只能是饮鸩止渴。

刘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刘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创作与人才培养都很重要,但不同单位要有所侧重。美术院校培养人才是第一层面的;通过展览等方式发现人才是第二层面的;而其佼佼者进入专业画院平台、进一步发挥才智是第三层面的。当下的中国国家画院,就应该以创作出中国美术在21世纪的经典为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作为专业画院,配合国家发展组织创作活动是应该的。在表达主题的同时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创作出代表当今时代的精品力作,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种结合现实与艺术,构建宏大叙事、续写时代赞歌,以人文关怀展现历史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艺术创作符合主题,具有思想深度,并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主题性创作一方面能够提炼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认知、为国家培根铸魂;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主题的反复打磨与艺术语言的探索,引导艺术家创新,并引领美术创作由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此次座谈会规模宏大,涵盖美术专业内的多个系统,共同探讨美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促使画家思考艺术发展的方向,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对艺术标准的认知有别。因此,对于年轻人关于传统接受的方式,画院应宽容以待。在教育方面,不应让学生单纯模仿,而应让其掌握规律并找到自身方向,引导他们在现代创新中扎根传统根脉,找到当代的解读方式,从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