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致辞 | 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罗马举办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贾桂德说,中意建交55年来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深化文化交流,加强政治、经贸和人文各领域合作,成为世界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典范。本次特展展出的200余件艺术精品,让两国根植于民间、传承于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山海、呈于殿堂,相逢对话、美美与共,使意大利民众能够深入领略中国文化艺术风采,一窥真实、立体、多元的中国。期待中意携手同行,共同守护好人类

彭岩致辞 |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

彭岩致辞彭岩在致辞中指出,河北画院邀请了七位画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个领域,共同参与了此次采风。彭岩还提道,河北画院发起的“走进太行”活动已走过15个年头,其核心目标是推动“全国画家画河北”。今年,河北画院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这一活动,推出了“同绘河北”项目,旨在邀请全国的知名艺术家深入河北,创作反映当地风貌的作品。未来,河北画院计划继续加强与中国国家画院的合作交流,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

曹新林发言 |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山西调研指导

曹新林发言曹新林认为,中国油画当下确实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要追寻探讨其中原因。艺术家们曾经创作了一批富有中国味的经典作品,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融入敦煌壁画的东方审美,罗工柳的《地道战》画出了中国农村的独特氛围,胡一川作品同样饱含民族特质。他们或深研本土艺术,或流露天然真情,都彰显着“中国味”。如今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不再是为了艺术本身的发展与自我的表达,偏离了艺术本身。而艺术创作需要理想主义与纯粹

袁学军发言 | 画院文献展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召开

袁学军发言袁学军在主持中介绍本次座谈会意在通过举办画院文献展,探讨画院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他谈道,刘万鸣院长曾在2024年带领团队赴全国20多家省市画院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各地画院的历史、现状、架构、学术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展览收藏等方面。在调研工作中,专家们对画院在国家美术创作中所做的贡献表示肯定,但也发现画院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文献梳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画院文献工作意义重大,举办全国画院文献展

黄华三致辞 |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采风活动

黄华三致辞黄华三在座谈会上表示,此次采风活动具有深远意义。他指出,目前一些主题性创作存在同质化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过分依赖网络资料,而忽视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通过这次采风,画家们得以亲临历史现场,这将点燃他们的创作热情,成为创作杰出作品的关键所在。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他提出历史画作应当运用艺术手法来重现历史,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拓展表现手法,以避免风格的单一化。黄华三特别指出,创作者在现场的

陈鹏发言 |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辽宁调研指导

陈鹏发言陈鹏介绍,辽宁画院始建于1981年,是辽宁省唯一专门从事美术创作研究及人才培养的机构,历史上涌现出王冠、宋雨桂、广廷渤、赵华胜等大批优秀艺术家,作品题材广泛,老艺术家至今仍积极贡献力量。多年来,辽宁画院在中国国家画院引领下,秉承现实主义传统,立足北方,汲取老一辈经验,坚持守正创新。2018年底机构改革后,辽宁画院与辽宁美术馆合并,成为多功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近年来,在中国国家画院指导下,

尚辉:人物画语言探索的时代课题

人物画语言探索的时代课题尚辉从当下中国画坛的整体看,人物画在语言探索上的步伐似乎陷入了一种停滞状态,一些基本语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破解。有种观点曾颇为流行,认为人物画等同于静物画、风景画,绘画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在于形式语言探索,在于笔墨语言与结构语言、色彩语言之间形成的某种个性化的张力。这种观点体现了对艺术语言独立性的重视,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典型价值观。同时也否定了人物画对

刘凤满致欢迎词 |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辽宁调研指导

刘凤满致欢迎词刘凤满表示,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全力推进全面振兴,“红色六地”精神始终激励着4200多万辽宁人民。辽宁省文化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文化建设领域成果丰硕。他认为,此次“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既是汇聚全国艺术力量的盛会,更是美术工作者展现时代风貌的重要契机,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全国视野整合资源,共绘新时代美术蓝图;二是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梳理老一辈经验,鼓励青年艺术家创新;三是搭

裔萼:中国人物画在景观社会中的困境与突围

中国人物画在景观社会中的困境与突围裔萼20世纪的中国人物画曾因关注现实、贴近人生而焕发新生,成为画坛主流。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景观社会”的全面冲击,中国人物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建构当代价值,反映时代精神,成为亟待探讨的命题。今天的人物画发展面临三重困境:一是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视觉经验的严重割裂。景观社会的核心是影像霸权。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塑造了碎片化、即时性的

韩非发言 | 画院文献展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召开

韩非发言韩非介绍南京书画院以纪录片形式替代传统年鉴,通过多媒体手段记录画院发展,去年举办的“实践的力量”版画文献展引发广泛关注。他提及金陵美术馆年观展人次超50万,希望中国国家画院赴南京调研指导,推动画院与美术馆在文献展策划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