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田忠利(北京印刷学院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田忠利(北京印刷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在品格立院方面的不懈努力,以及陆续开展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已经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赞誉。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艺术发展的摇篮,强调学科建设与交叉融合,致力于知识的创造与艺术的创新性发展。而画院则以其独特的实践导向和社会责任感,在艺术实践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画院与高校之间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

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在新时代美术创作中攀登历史、艺术和精神的新高峰。在面向社会的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方面,画院的高研班教学尤为关键。教学应注重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入认识,从方法论上正本清源,引导学员真正理解画谱的精髓与内涵,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法模仿。同时,要着力

王朝刚(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朝刚(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院校与画院都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艺术院校首要任务是出人才,其次出作品,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画院则更多地在创作上出作品,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在人才队伍上依靠向全社会遴选专业拔尖的青年艺术家加入。尽管两者在人才培养和创作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支持。艺术院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机制,而画院则在创作实践和行业关联

岳黔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岳黔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兼院长):青年画家在读博期间,常常因繁重的论文和课题压力,而难以充分提升创作能力。鉴于此,建议画院为这些青年才俊提供重返校园、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进修课程或高研班等形式,帮助他们弥补在专业实践上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和挖掘他们的创作潜能。同时,画院在面向社会招生、培养人才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并逐渐建立起一套相对规范的培养体系。然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艺

许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许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画院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和优越环境,对于孕育美术精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画院与高校虽然各具特色,难以完全融合,但二者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有着共同的使命。将高校的教学资源与画院的实践平台相结合,尤其是通过参与主题性美术创作,无疑是培养杰出艺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国国家画院的高研班及一系列教学培训活动,生动展现了学生们主动求知、积极创作的热情。这种学习模式与院校中传统的

黄华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黄华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创新性育人及协同性育人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向。针对中国国家画院与高校等机构如何协同育人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搭建平台,加强引导,明确创作方向,强化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将人才培养与艺术创新相结合,推动中外美术交流向纵深发展。其次,人才培养应立足前沿、扎根人民。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更要注重思维和实践上的创新。美术教育可以投入乡村振兴、

王海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海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近期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如刘开渠、蒋兆和的作品捐赠收藏和国之颂大展,以及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等,这些活动对美术创作与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座谈会上,我思考了画院名师大家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优秀的画家也是优秀的老师,他们的艺术活动、经典作品和艺术研究,不仅推动了画院的人才培养,还对社会上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支撑。画院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