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王跃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跃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当前,中国画坛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经典力作,树立了艺术创新的典范。年轻艺术家在继承前辈传统的同时,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崭新的形式面貌和审美气质呈现在人们面前,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样性思考和实践,使中国画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与生机,为传统中国画艺术创作续力。我们要继续沉潜深挖,不断吸收

董雷(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座谈会第三组主持人):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董雷(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座谈会第三组主持人):第三组的参会嘉宾涵盖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十余所知名院校的领导和知名艺术家。座谈会上,大家聚焦于画院系统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路径探索,以及如何创新性地推进院校之间的共建与合作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结合中国国家画院明年的创研项目,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国家画院的独特品质与使命,即坚守初心、积极搭建平

王仲:墨有心香·贾广健作品展

观赏贾广健的画展,我深感愉悦,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艺术世界。他的画作不仅面貌丰富,而且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审美享受。在展览上,群众的反应是检验画家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贾广健先生的画,无疑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刘曦林:墨有心香·贾广健作品展

“墨有心香”这一主题,深得我心。贾广健的花鸟画,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其独特之处在于画中有“花心”与“花根”。这里的“花心”,不仅指画面中的花卉之心,更寓意着画家的内心世界;而“花根”,则是他画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同时画藕与荷花,有时单独画藕,强调万物之根的重要性。

黄华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黄华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创新性育人及协同性育人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向。针对中国国家画院与高校等机构如何协同育人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搭建平台,加强引导,明确创作方向,强化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将人才培养与艺术创新相结合,推动中外美术交流向纵深发展。其次,人才培养应立足前沿、扎根人民。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更要注重思维和实践上的创新。美术教育可以投入乡村振兴、

王德芳(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德芳(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我们知悉的许多主题性创作多出自人物画家之手,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艾中信的《夜渡黄河》、石鲁的《转战陕北》等,同时山水画家与花鸟画家亦有诸多经典之作。如1962年钱松喦创作的《红岩》,大胆运用色彩,将画面中一整块岩石勾皴完成后,以朱砂罩染,渲染出一种奔放而壮美、充满革命信仰的精神景观。再者,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