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郑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郑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新时代的主题性创作,这一批作品不仅融合了艺术性与主题性,还兼顾研究性和学术性。我有幸在2019年策划了石鲁先生的百年艺术展,他一直强调主题创作中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时代的主题创作中?即新时代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这里的现实主义并非指写实主义,而是指艺术家应展现自己亲历的历史,强调真实情

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在新时代美术创作中攀登历史、艺术和精神的新高峰。在面向社会的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方面,画院的高研班教学尤为关键。教学应注重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入认识,从方法论上正本清源,引导学员真正理解画谱的精髓与内涵,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法模仿。同时,要着力

于量(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于量(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有着大量新的视觉形象,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互动,以及生态文明带来的新景观。另外,社会生活还包含许多主题,需要画家深入观察、体验生活,挖掘背后的故事。我们要关注的不只是视觉形象,还要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精神内核,让作品不仅能被看见,还能被感受和理解。面对新题材,我们不仅要把握当下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脉搏,还要把传统笔墨语言进行转化

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画院和美院都是国家美术人才培养和创作的重要平台,画院和美院要打破“围墙”,培养具有全面技艺和理论素养的高水平的创作型人才,教育应超越知识传授,成为智慧的交汇点。面对视野、技艺和理论的挑战,我认为要交融文明精粹,重塑经典之学,整合师资,提升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战略合作,画院和美院共享资源,联合培养青年人才,共同申报国家科研课题,拓展艺术传播新视野,共同推进画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