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刘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刘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创作与人才培养都很重要,但不同单位要有所侧重。美术院校培养人才是第一层面的;通过展览等方式发现人才是第二层面的;而其佼佼者进入专业画院平台、进一步发挥才智是第三层面的。当下的中国国家画院,就应该以创作出中国美术在21世纪的经典为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作为专业画院,配合国家发展组织创作活动是应该的。在表达主题的同时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创作出代表当今时代的精品力作,

王林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林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众多从艺多年的艺术家成果斐然,却未得到有效推广与总结。新时代画院当承担起推出人才与作品、总结画家成果之责。艺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我们应坚守水墨精神,并融合科技与传播手段,创作出彰显中国画印记的作品。创作特征关联画家作品面貌、艺术性格、中国人性格与表达特征。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专业美术平台,具有服务人民、全国画院和艺术家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管理职能。

赵建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业画家、教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赵建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业画家、教授):画院自成立起便肩负着对国家、人民与社会发展宣传之责,创作是其主项。如何创作出高格调、高品质的作品应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传承问题,应继承传统艺术的古意;二是去其糟粕,如程式化、类同化的创作习惯。新时代下,中西文化的交融使绘画创作中的创新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呈现出当代艺术的机缘及其创新发展的精神和形式的意义。对于人才培养,画院的责任是发现人才,提高他们的

石齐(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石齐(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个性是画家应有的特质。画家一生,或专注传统,或倾心创新。传统绘画要突破前人不易,创新之路同样艰难。在教学方面,作为北京画院的画家,我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既要引导其掌握基础,也要引导其创新,培养他们去创作。新时代画院同样面临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课题,也担负着推动中国画发展的责任,尤其是中国国家画院具有带头作用,应该确立标准,注重艺术作品质量,筛选出优秀的人才,完善人才培养的体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种结合现实与艺术,构建宏大叙事、续写时代赞歌,以人文关怀展现历史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艺术创作符合主题,具有思想深度,并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主题性创作一方面能够提炼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认知、为国家培根铸魂;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主题的反复打磨与艺术语言的探索,引导艺术家创新,并引领美术创作由

邱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邱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通过画院的系列主题性创作实践,我在不同的题材间得到更多锻炼和沉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认识:第一,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创作者,更应关注他人及社会和更多外界的变化,包括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理解;第二,关于如何守正创新,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拓展;第三,加强形式内容和文化元素三方面的融合,直至画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主题性创作“意”的表达。

徐冬青(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徐冬青(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在我看来,刘万鸣院长提出的经典引领、品格立院,不仅是对画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更是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应当秉持的理念。尤为突出的是,当代画院在创作环境上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如今,画院不仅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和创作条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作生态也为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交流平台。近期,中国国家画院推出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近距离观赏大师原作的机会,同时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