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王厚祥(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厚祥(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此次会议让我收获颇丰,在此提三点建议:第一,建议每年开展画院艺术家短期培训,邀请大家、学者进行授课,内容可涵盖美学、哲学以及他们的研究思想等多方面;第二,组织好每年的采风活动,所在单位应切实起到细致规划和有效组织的作用;第三,画院应多开展面向国家级场馆、文博单位、收藏单位的创作活动,为国家留下更多经典作品。总之,进一步提升画院艺术家的综合素养与创作水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此次座谈会规模宏大,涵盖美术专业内的多个系统,共同探讨美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促使画家思考艺术发展的方向,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对艺术标准的认知有别。因此,对于年轻人关于传统接受的方式,画院应宽容以待。在教育方面,不应让学生单纯模仿,而应让其掌握规律并找到自身方向,引导他们在现代创新中扎根传统根脉,找到当代的解读方式,从而真

蒋威(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画法研究所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蒋威(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画法研究所所长):画院系统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艺术创作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往画院通过临摹古画、研究传统培养了一批具有深厚传统功底的艺术家,这种教育模式对今天的画院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面对当下中国画的创新问题,我们只能从中国画出发,在深挖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改革,任何立足于其他绘画形式的变革,只能是饮鸩止渴。

林涛(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林涛(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关于艺术创作中画院与高校共建合作与发展的路径,我提议,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利用画院平台加强与各院校的紧密联系。建议在适当的时机,让画院与学院的作品在高校中展示,以此激励学生,同时职业艺术家也能从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获得启发。期望此类活动能持续举办,促进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李传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李传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对新时代画院创作和人才培养,我建议建构多元跨界交流平台,通过艺术对话会、专家讲座和联合采风实践,拓宽年轻艺术家的视野,夯实技艺。同时,打造成长阶梯,举办院内跨界创作交流展,建立院外交流合作机制,鼓励青年艺术家投身创作实践,健全奖励机制,激发其创作热情。美术创作还可以学习并利用AI技术,将其作为中国画创新的重要工具。

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写意精神是中国造型艺术的审美原则,而意象性是工笔画与写意画共循的要求。意即本心,象为心中之象,意栩象生,传统理论多落脚于意,工笔也可实现意象性表达。中国国家画院肩负着美术实践与引导全国美术创作的重要职能,其对主题性创作的重启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历史,文化与科学进步都有青年的身影,艺术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青年。近年来,中国国家画院青年人才培养卓有成果,希望能在未来完善激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