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石峰(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石峰(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中国山水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强调笔墨表现、丘壑和境象的营造。当前的主题性创作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绘画性,积极寻找艺术作品反映时代新气象的可能性,即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笔墨的独立审美,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笔墨的时代精神。宋元时期的名作虽然经典,但它们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历史。我们的任务是在继承和研究古代经典的基础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

罗贵荣(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罗贵荣(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的绘画似乎落后于人类当下的生活状态了,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放弃一些不断重复的习惯性思维和观念,以新思维探索世界和绘画创作。新时代画院的创作必须与时代所趋相匹配,甚至要有符合或超越未来的创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国家画院的角色,思考新时代画院的创作方向,为年轻艺术家提供思考的指引。或许我们应该在两方面着力,第一类是艺术家需要技艺精湛、能够完成本职创作任务,他们的创作

顾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顾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当前,画院的创作从过去的集体创作回归到个体创作,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创作实际上都是个体劳动,是艺术家自身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我认为就是要完善自身、提升自身。李公麟跟苏轼、米芾关系都特别好,那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强调群体氛围的营造,因此画院在人才梯队的建设与正能量创作环境的打造上应该下功夫。顾恺之讲“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这就是说写意精神,即我们要进入

王德芳(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德芳(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我们知悉的许多主题性创作多出自人物画家之手,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艾中信的《夜渡黄河》、石鲁的《转战陕北》等,同时山水画家与花鸟画家亦有诸多经典之作。如1962年钱松喦创作的《红岩》,大胆运用色彩,将画面中一整块岩石勾皴完成后,以朱砂罩染,渲染出一种奔放而壮美、充满革命信仰的精神景观。再者,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

王辅民(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名誉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王辅民(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名誉所长):中国国家画院的创作思路应是全面的,不能仅限于一种创作思维,而是应该真正按照艺术本体的规律去思考和发展,这对于提升画院整体的创作境界至关重要。在现实题材创作中,我们也不能仅限于写实主义。我们的表现性、浪漫性,甚至倾向于抽象性的作品,也是对现实的感受,反映了社会的真实脉动和精神状态。因此,我认为艺术家在国家意志的指导下,如何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

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就油画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我认为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是最佳状态,主题性创作不应脱离画家的日常创作和学术研究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过去的很多主题性油画作品技术上非常娴熟,但依旧缺乏共鸣且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一是缺乏真情实感。二是绘画表现形式陈旧,笔墨当随时代,人民的审美习惯在变化,因此艺术家的表现语言与审美风格也需要变化和发展。创新很难,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叙述国家历史、塑造国家形象、表现时代楷模、彰显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包含着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我们既要完善个人笔墨语言,也要承担主题性创作任务。中国画不应孤立于世界,而应关注社会的多样性,强调学术性与主题性并重、思想性与绘画性并重、传统人文精神与时代性并重,建构符合当代审美和文化精神的艺术语言。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我认为画家一生应有两个命题:母题和主题。母题是画家个体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发问,是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基础。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画家没有母题,作品缺乏深度和思想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少情感、缺乏独特性。此外,画家还要有主题,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尤其对于画院的艺术家来说,创作必须有主题。换一个说法,画院的母题是国家责任和情怀,主题是创作和人才培养。中国是一个诗性的国

赵奇(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赵奇(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作为老艺术家,我们的成长道路、艺术修为以及与时代的互动,会给年轻一代以影响,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有对艺术的敬畏,要经常性地自我审视,以实际行动、以作品参与到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中。关于主题性美术创作,主题怎么选择,创作如何处理历史与当下的关系,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我们要在主题性创作中勇于融入自身的认识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

蒋威(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画法研究所所长):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

蒋威(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画法研究所所长):画院系统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艺术创作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往画院通过临摹古画、研究传统培养了一批具有深厚传统功底的艺术家,这种教育模式对今天的画院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面对当下中国画的创新问题,我们只能从中国画出发,在深挖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改革,任何立足于其他绘画形式的变革,只能是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