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伯骅书画展

作者:admin 来源: 琉璃厂在线 时间: 2013-06-22 23:08 点击:

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策  展 人: 李菲
展览时间: 2013-06-22~2013-07-07
开幕酒会: 2013-06-22 15:30
展览地点: 北京新华书画院
主办单位: 新华社新华书画院 
参展人员: 白伯骅
2013年6月22日,新华书画院将隆重展出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白伯骅先生的书画展。
此次展览,将展出白伯骅先生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三十余幅人物及书法作品,其中更以今年倾力创作的大作值得期待。

白伯骅先生的人物画写实传神之中又见层层晕染,令画面优雅而丰富;作品肩传统笔墨章法融西洋色彩及透视,使之极具当代人之审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望大家能从此古人诗句中去体会艺术家白伯骅先生的创作精神及人生感悟。

《精神和灵魂的释放》写在白伯骅书画展前
------作者/王瀚
一直走在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道路最前沿的,中国著名艺术家,书画家,书法家白伯骅先生,以其特有的高尚情怀,独立思想,以及丰厚的学识,淡泊的品质,善良的品德,在不平淡的人生舞台上,平淡的演绎着自己丰富的艺术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启功先生当年曾为白伯骅先生所题写的书法,有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两位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共同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白伯骅先生,1944年出生於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白恩佑,擅长书画,为清代咸丰年间翰林。白伯骅先生1965年夏,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业学校。1972年师从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直至1986年蒋先生仙逝,深得蒋兆和先生真传。在之后的岁月里,每一次蒋兆和先生画展,白伯骅先生都不止几次的去看展,对于蒋先生的作品,白伯骅先生再熟悉不过了,他除了看展,还有出于对恩师的怀念,“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师生之情,铭记于心,不敢忘怀!”这是白伯骅先生经常说的话。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是恩师蒋兆和先生当年给予学生白伯骅先生题写的词句。这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也是蒋兆和先生自己的真实写照,当年,蒋兆和先生就是以一支秃笔,一小块画板,一张小画桌画出了一张张不朽的名作。以蒋兆和先生丰厚的生活阅历,锐利的人生目光,审视着无谷杂陈的新旧世界,能借用这样的词句,给爱徒这样高的评价,足以证明白伯骅先生的处世和为人,实践证明蒋先生的评价是对的,多年来,就物质方面,白伯骅先生拒绝了无数次,投资人,企业家的重金大量订购,他怕过多的物质扰乱他的快乐,他也怕扰乱他的淡泊,他更怕扰乱他执着,认真的艺术精神。他说,我的画不多,希望喜欢我作品的人都能够拥有一幅。“官曹清切非人境,风日鲜明似洞天”。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有几个艺术家,把送到家门口的金钱拒之于千里之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白伯骅先生最真实的写照!

“尽精刻微”是蒋兆和先生一生所坚守的艺术主张,并付诸于艺术实践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牢记此意,蒋兆和先生当年特意为白伯骅先生题字:“尽精刻微,伯骅老弟作画可遵此意。”多年来,在白伯骅先生的艺术人生之中,一直铭记蒋先生的谆谆教导,在艺术创作中,一直遵守蒋先生的精神,认真的对待艺术,认真的画好每一幅作品。在中国书画艺术如此浮躁的今天,还有几人不惜成本,用老纸,老墨,老朱砂作画,并花费数天,有时甚至半年时间去创作一幅作品,作品完成之后,还要挂在墙上反复观看,反复调整,如经过调整,还不能使自己满意的作品,必亲手撕碎,绝不粗制滥造。白伯先生在他的《白伯骅画集》自序中说:“我喜欢以纯真清静的心去画清新俊逸的画,少有造作,即失真意。”

“高贵”是白伯骅先生作品里,重要的思想组成部分。无论是拿棋闭目,纵横四海的帝王,还是抚琴执伞的侍女,每一个人物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每一个人物都展现出不同的,内在与外在的精神风貌,和高贵的气质。这一切都符合白伯骅先生生活中最在意的品质——尊重他人。打开白伯骅先生的画卷,画中那含情脉脉的少女,有如明媚的春风扑面而来,一瞬间,飞香走红,满天春色。回眸一笑,百媚生机。“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站在画前,你感觉已经置身于,那曾经梦幻过的美好画面之中,百花丛中,草色含情,蝶飞蝶舞,鸟语蝉鸣,空气中还仿佛弥漫着春风吹来少女胭脂的余香。耳边回荡着远古大圣的余音;高山流水,觅千古知音.......。那弹琴的少女风度翩翩,琴声悠悠,如泣如诉.......。持镜梳妆的侍女,半看镜中半看你,那明媚的双眼有如一汪清澈的泉水,独领风骚.........,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鸾镜巧梳匀翠黛。画楼闲望擘珠帘......。”映入眼帘的一幅幅无以伦比的,精美而生动的画面。令人窒息,令人感动,令人流连忘返!难怪老友范曾先生看到白伯骅先生精美的作品时,也禁不住在画面上为白先生挥笔题写“一代传神妙手”。

白伯骅先生的作品有很多突出的优 点,就侍女画来说,它既有前人的传统,又不像古人,人物线条有书法的功力,在着色运用上又具有西洋画的色彩关系.....。这些理论与实践知识对于后生学者来说,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只有在白伯骅先生的作品中,才能深深的体会到北宋的张舜民所讲;“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绝美意境。没有欣赏过白伯骅先生的作品,对于喜爱艺术的人来说,是一种艺术的缺憾。白先生的作品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创新的奇葩”。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苦难制度和贫穷,让我们的社会少有真正的艺术家出现,我们的艺术家不仅不能为艺术而艺术,还要为阶级的剥削而艺术,为社会的压迫而艺术,为家庭的苦难而艺术。改革开放的今天,一部分艺术家虽然物质得到极大满足,但内在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摆脱不掉基因里已经凝固的,为活着而艺术的终极标准。这样的作品往往都是没有灵魂的,艺术一旦没有了灵魂,便丧失了活力。更不用说艺术负有教育人民的使命!艺术负有引导人民认识美的使命!另外一点,如果说中国画 ,它不是忽视人物的外形描绘,但相比起外貌写真来,他更强调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这些就是所谓“传神”的话,那么请问?一个丑陋不堪的人物,一个佝偻背影的老者,一个独钓寒江雪的模糊线条,一个步履阑珊的高士,一个苦不堪言的侍女,一个既感受不到美和尊严,又没有灵魂的躯壳,何来的传神?相信看了白伯骅先生的作品,就会对中国画所谓的“从繁到简”的境界,和所谓内在的“传神”,有了新的感悟,新的思考,即那不是中国画唯一的艺术解释目标!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 一幅作品,只有作者的感动,才会有观者的感到。相信,每一个欣赏过白伯骅先生作品的人,会重新对中国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会对中国画有更多的期待,会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原则。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坚信其原则,应不失为东西方艺术评判的共同标准!

“平凡的池水临照了夕阳,便成金海”这是一九八六年中国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冰心女士对白伯骅先生题写的,感人的诗句!二十多年过去了,白伯骅先生已经从中年步入到长者,正如当年诗人冰心女士所描绘的那样,白伯骅先生经过多年努力和刻苦的艺术专研,如今成果丰硕,果实累累。我们衷心祝愿这一湖的金海,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化作金色的画笔,书写出中国画艺术更新的篇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