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社会观察 > 正文

民间红色博物馆生存艰难:年轻参观者多走过场(3)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3-10-30 08:01    来源:法治周末

  被视作“珍宝”的收藏品

  在红色藏家们的眼里,每一件藏品中都藏着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不能被人们忘记。

  一只木质的文具盒,红黑相间的木盖上,部分油漆早已脱落。这是华新辉在江西省兴国县走访时,得到的“宝贝”。

  在新疆,华新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只文具盒是红军扩大队伍时留下的。当地人告诉他,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烈士就有1.2万名。

  而赵玉刚的另一件藏品,也让他唏嘘不已。

  数年前,在日本拍卖会上,赵玉刚的儿子为他拍回了一本抗战时期日本随军记者的相册。

  “相册中共有60多张照片,其中一半是日本军队在中国的生活照。”赵玉刚加重了语气,“但还有20多张,都是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现场照片,都是血淋淋的照片。”

  赵玉刚的博物馆中另一件“珍品”,是一张1937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的布告。

  “当时,日本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虚伪名义,占领东三省,要求中国军队不得抵抗。这张布告展现出的,正是这一内容。”赵玉刚介绍。

  2005年,赵玉刚从湖南省张家界搬回了几百件瓷器。这些瓷器的烧制地点是湖南的醴陵窑。

  “这在当时,都是供给中南海的。”赵玉刚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这是印着抗美援朝画面的彩窑,肯定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作品。50年代的瓷器上,还有毛主席提出‘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是1964年的号召。印着这行字样的,肯定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制作出来的。”

  “‘文革’高峰的几年中,不仅瓷器产出很少,产出的瓷器上也多有‘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印字,或者是画着‘毛泽东号’的火车头。”

  在这些或印字、或印彩色画面的瓷器上,赵玉刚能看到一段段历史。

  “我们是红色藏品的守护者,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红色文化持续地传承下去。”赵玉刚说。

  传承红色文化,也是其他不少红色收藏者的心愿。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