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专栏 > 张楠专栏 > 本网独家 > 正文

挂出满堂皆动色-林良《双鹰图》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4-01-08 06:33    来源:琉璃厂在线

作者 张楠

     林良是明代宫廷中杰出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代表,他打破了唐宋以来宫廷盛行的勾勒精细,敷彩浓丽的工笔体格,以酣畅淋漓的墨色、刚健豪放的气势,开拓出水墨阔笔写意花鸟的新风貌。林良的传世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笔下雄健壮阔的“鹰”的形象。林良以绘鹰闻名,在明代便有“国朝画者称林良,古松苍鹰乃所长”的评价。其笔下的鹰多为粗笔水墨写成,姿态或冷崛屹立,不怒自威;或展翅盘旋,英气逼人。
     浙江博物馆所藏的这幅《双鹰图》就是林良笔下鹰的代表之作。此画绢本设色,纵129.4厘米,横75.9厘米,右侧款识“林良”。图绘秋风瑟瑟中,老树桠杈,落叶将近,一对苍鹰交错栖息于苍劲的树枝上,目光凝视远方,造型生动,神态冷峻。画家先用干练的深墨干笔准确的皴点出双鹰翎毛的结构,再以浓淡渐变的阔笔画出正羽和尾羽,落笔沉着有力,层次分明;然后施浓墨加强羽冀,使之更具坚韧性;而以焦墨勾喙和点睛,凸显出雄鹰神态炯炯的气势;鹰爪用淡墨略晕,勾勒锐利坚实。双鹰的造型高大完整,气势雄强,但就整体而言,画面写意感强而又不失形似,虽然用墨笔画成,但鹰羽翼毛茸茸的质感以及爪的韧性质感却表现的十分逼真,喙、目、爪等细处的刻画,尾羽的排列次序等均一丝不苟,可见林良作品于放逸中寓法度之特点。相对于双鹰而言,老树的画法更加奔放飞动,富有力度和节奏。整个画法,写意而又不失真实,放逸中寓法度。如此粗细相互对比又相互补充,使粗者更见其粗,细者更见其细,加强了整体浑然统一的效果。
     随意游苍穹,翱翔搏长空的鹰,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是勇敢、自由、高志的象征。《庄子》的《秋水篇》记载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典故。鹰作为猛禽之首,被林良反复表现应有原因可循。首先,从气势来讲,鹰威猛雄强,其羽翼之硬度与力度、鹏羽展开之舒张开阔,特别适合林良放纵笔试的表现,与林良爽利的刚猛笔法气势相通。其次,从具体造型特点来说,鹰的体量较大,其形体与翅羽的排列,适合林良一气呵成的写意笔法。同时林良绘画的习惯倾向于绘制形体较大的鸟禽,清代张庚《图画精意识》中说到林良曾画春夏秋冬四巨幅,“每幅必以两大鸟为主”,指出林良绘制鸟禽造型的惯用方式,而猛禽之首的鹰则十分适合林良这种造型习惯。然而他的水墨写意画,亦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所绘扬逸造型仍很准确,属品种一一可辨,在一抹阔笔中也时时补以较细勾勒以呈现轮廓。此外,鹰的色彩相对孔雀、凤凰等更简单,黑白二色的对比自有一种冷峻气质,所以特别贴合林良的水墨表现。最后,更重要的一点是明皇室对“鹰”的刚猛雄健的欣赏也是林良创作大量鹰形象的原因之一。明代开国雄主朱元璋特别欣赏力量感的鹰隼类猛禽,曾作《秋鹰传》、《晴鸢风说》来塑造鹰等猛禽的雄健,赞赏其“翩翩天汉之表,出万里刚风之外,抖擞新羽俯仰二义,其时快羽翼之精英,意在巡山攫虎度海擒鲸。”鹰之雄健刚猛正与朱元璋之尚武气质相符合。开国皇帝的思想举动往往对整个朝代的影响深远,在明中后期的皇帝也多是以鹰来塑造一种尚武的形象。
     林良创作的“鹰和枯木”题材与其雄强劲逸的笔墨相融合,共同汇成一股给人以震撼的审美冲击力,并且影响久远。如稍后以宫廷花鸟画著称的吕纪,初学时亦仿林良,“凡纪所作,多假书良名”,吕纪入宫之初也多有林良笔墨写意一路的画风,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残荷鹰鹭图》。实际上,明代中叶以后的文人花鸟画家,亦多吸收林良画鹰的特点,其中宫外画家王乾,也受林良写意工笔画风影响深远,故宫博物院藏的王乾《双鹰图》,其形体、布局、笔法、气势都极似林良的这幅《双鹰图》。此后明末的八大,更是从林良的笔墨中脱胎,从鹰的造型到笔墨都与林良有着明显的渊源,只是他把林良豪迈奔放的艺术表现凝结在点滴如冰的苍凉、悲凄之中,显得极其圆浑与蕴藉。此后现代大家齐白石、李苦禅有关鹰的艺术创作中都能明显看出对林良技法的引鉴,只是更加洒脱飘逸。
     经年日久,林良的《双鹰图》依然清晰的向我们展示出画家生动的写实能力,灵动的笔墨功力和深厚的文人修养,他将明代院体花鸟推向成熟,并开创了大写意花鸟一派,其地位之重,影响之远不可忽视。即使今天我们面对林良作品依然要感叹“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