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培生:创新要有高度、难度,而非“灵机一动” | “高峰之路——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7-09-29 08:07    来源:艺术市场

“高峰之路——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大型系列活动由《艺术市场》杂志社主办,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艺术市场》美术馆承办。为了能够对“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这一命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相关艺术家的成果进行理论探究,我们将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呈现,选择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就其作品和此命题进行深度访谈,其中山水、人物、花鸟各10位,希望借此契机让每位艺术家主动树立“高峰意识”,探索通往“高峰之路”的思想、方法,主动承担起复兴文化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将“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中国画要发展,要再现中国画创作的新高峰,必须做到传承与创新,这应该是广大艺术家的共识,但如何传承、创新,如何面对当今艺术领域“有‘高原’缺‘高峰’”的难题,本刊推出“高峰之路”专题,特邀人物画家十位:王涛、冯远、刘健、崔虹、孔维克、马海方、丁密金、王辅民、李昀蹊、张培生,以期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
张培生:画家、收藏家、鉴赏家,现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1972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1998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先后受教于唐勇力、冯远、刘健诸人物画大家,曾任职于高等院校从事美术教育与研究,多年以来担任人物画高研班刘健工作室助教。北京京华美术馆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物画工作室导师。对古代书画、瓷器、玉器的鉴藏有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为临朐收藏家协会学术顾问、山东天下收藏拍卖有限公司学术顾问、北京宏阅博观文物鉴定中心特聘鉴定专家。

张培生《盛世收藏图之五》37×47cm 2012年
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系统的主干,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凌驾于其他语言和整个艺术形式之上。传统是历史最宝贵的遗产和积极因素,中国画笔墨规范本身在传统中便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在中国人物画的创新问题上,张培生认为首先要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把握,需要从各艺术品类包括西画中汲取养分,通过这些学习手段,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代变化,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笔墨表现形式,创作出属于时代的作品。

从传统到现代性的转变
《艺术市场》:中国画自东晋就形成了明确的评价体系,谢赫《画品》中提到的“六法”至今仍是衡量作品优劣、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你看来,中国绘画的传统是由什么构成的?
张培生:史前中国绘画就已存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中大量出现的彩陶、岩画、青铜器、玉器中都存在着绘画元素。中国绘画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绘画工具、绘画材料的逐步形成,出现了墨、帛、绢,以墨为主画在帛、绢上,再到纸上,固定下来成为最主要的绘画形式,发展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这一切都构成了我们伟大的绘画传统。
《艺术市场》: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艺术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20世纪中国绘画的“传统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传统绘画的现代转换。中国绘画的现代性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必须要和写生、写实相结合?结合人物画具体谈谈。
张培生:不论是吴昌硕、齐白石,还是黄宾虹、潘天寿,都不是人物画家,那么为什么20世纪中国绘画传统“四大家”中没有一位人物画家,这说明人物画和山水花鸟画是有区别的。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描绘不如西方油画那般细腻逼真,中国也存在过人物画写实的阶段,比如兵马俑和宋代帝王肖像,明末清初出现的“波臣画派”、曾鲸及画派中的代表画家大多为民间画家,他们借鉴西方对人物形象逼真描绘的技法,将其融入传统人物画的表现中。波臣画派留下的作品多为描绘当时人的肖像,即使现在看来,他们对人物形象也是有着精确的把握,描绘得非常逼真、生动。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几次对人物形象把握得比较准确的阶段或绘画流派并未成为主流。总体上说,中国的人物画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上还是较弱,往往是简单概括,千人一面的符号化形象。当代人物画在人物造型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归功于民国时期人物画的发展,任伯年、徐悲鸿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对当代人物画发展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徐悲鸿,他主张以素描、以西画的解剖结构、对物象精确的描绘来改造中国人物画。徐悲鸿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学术观点的人,而真正扛起用素描改造中国人物画旗帜的是蒋兆和。蒋兆和早期画素描、民间肖像画有着很高的造型能力,后来结识了徐悲鸿,并受其影响。从蒋兆和留下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人物画的改造是比较成功的,其用线、用墨、表现技法都比较符合中国画传统的审美标准,人物形象也有着精妙的刻画。
当代人物画的评判标准与传统人物画不同,如何将中西方绘画巧妙融合在人物画的表现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真正重要的是既能保持民族绘画特色,又能吸收西方造型理念。从蒋兆和到浙派的周昌谷、李震坚、方增先,海派的程十发,还有黄胄、杨之光、刘文西,以及继起的卢沉、周思聪、吴山明、刘国辉、冯远、刘健、何家英、唐勇力等几代人的艰苦求索和聪明才智,始终围绕着这个课题展开创作和研究,才造就了当今中国人物画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当代人物画本身就具有现代性,主流是写实人物画,其标准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对西方造型的借鉴以及对传统笔墨的运用,如果没有写生、写实的功底,是无法进入当代写实人物画的话语体系中的。中国画重写意,写意有两个概念,一是表现技法上的写意,一种是精神层面的写意。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是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写实是写意的基础。

从自学到专业训练
《艺术市场》:请介绍一下自己学习绘画的过程,其中比较重要的经历及受过的训练是怎样的?
张培生:我个人对国画的爱好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我父亲喜欢写毛笔字,画国画。小时候觉得用毛笔画画非常神奇,上学后画画和书法也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鼓励,但多是自己凭兴趣信笔涂抹,大一点的时候就会找一些书籍、报纸来学习。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家里也不支持,怕耽误学习,也不知道画画还能考大学,学校里没有美术老师。直到80年代后期,县里的中学有老师办了美术班。进入美术班以后,自己不喜欢画图案、画水粉,渴望学国画。高中时,有位同学带来一本杨之光关于人物画技法的书,我将整本书都抄了下来。那时学习水墨人物画的唯一办法就是临摹,我用各种办法买来画册进行临摹,是非常痴迷的一个状态。高中时美术成绩较为突出,考取了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的国画系,最后选择了入读中国美院,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中国美院比较注重传统技法的教学,虽然是人物画专业,但是也有山水、花鸟、书法篆刻、诗词题跋的课程,接受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训练,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绘画语言的高度。当时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班主任唐勇力,他对人物画造型有深刻的理解,给我提出了很多严格批评和宝贵建议,对我在人物造型的认识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到了北京以后,时间上比较宽裕一些,每年都会坚持拿出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去乡下进行国画写生。之后,有幸到国家画院冯远老师的高研班学习了两年时间,接受他的耳提面命。冯远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东西方绘画、中国人物画等方面的修养全面,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对学术的尊重,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冯老师指导下我对人物画的创作也做了一些探索。后来在刘健工作室担任助教,刘健老师对笔墨的高超驾驭,进行绘画创作时物我两忘的自由状态,也让我辈惊叹不已,深刻地影响着我对水墨的认识。我从每个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也深知离老师们的要求差得很远。

当代创新先要“吃透”传统
《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的当代创新,或者说中国艺术的新时代高峰之路,需要解决哪些文化问题?可以在艺术语言上在哪些方向上进行探索?哪些艺术手法与当下社会和艺术审美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张培生:传统非常深厚,除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我对中国古代的瓷器、玉器也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钻研。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会带来很多启示,认识到古代艺术精华,知道古人的创造,古人达到的高度,对传统艺术底蕴认识理解的功力是个体应具备的素养,也是决定个人对时状的判断以及在时状中的实践与选择的最大因素。但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不是目的,仅仅是我们当代人从事个人创作研究的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古代艺术精深的理解与感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属于时代的、有创造性的作品。
当代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对造型认识的深刻程度,二是对传统笔墨的理解高度,如何将二者结合。现在的创新往往简单化,来自于画家的“灵机一动”,看似新颖却经不起推敲。创新应该是在具备高度、难度基础上的创新,而非“灵机一动”。艺术语言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在描绘大自然或描绘生活中有感而发,有新的生活感悟,对人物有深刻的认识,在对传统笔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成功的艺术作品。
《艺术市场》: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哪些传统的文化资源是可以借用的?你认为中国绘画传承与创新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如何解读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
张培生:从人物造型的描绘上说,传统文化资源中可借鉴的不多,可供借鉴的是传统笔墨技法,这更多地体现在山水花鸟画上,因为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发展非常成熟。此外,中国绘画特别讲究意境、讲究神似,这一点从古代壁画,包括玉器、瓷器造型中可以体悟。
传承是手段,创造是目的。我个人是从古代艺术品中体悟神韵,从传统笔墨技法中寻找借鉴,从当代生活中汲取灵感,对西方造型艺术深入学习。比如《盛世收藏系列》的作品和传统绘画、当代绘画有所不同,在对生活的独特视角选取、色彩的运用上做了一些探索。

尊重专业,有感而发
《艺术市场》:如何看待我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前景?你认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最需要什么?又缺少了什么?
张培生:我充满信心,当代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美术史近现代以来发展最大的,未来发展潜力也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可能出现彪炳史册的大家的一个领域。
当代生活日新月异,可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太多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最缺少的还是学术精神,包括画家对专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现在各种信息、概念很多,有些画家没有方向,人云亦云,满足于学习名家的一招半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坐得住,有深入钻研的精神,坚持正确的方向。
《艺术市场》:从你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与个人的生命状态有着怎样的关系?艺术创作与艺术家个人的生命经验、审美倾向有哪些关联性?
张培生:有独特的生活经历才有独特的视角。喜爱绘画、音乐是人的天性,幼儿很少有不喜欢画画、唱歌跳舞的。真正走上专业创作的道路除了个人兴趣爱好之外还需要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基于对中华文明、民族艺术有了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后形成的一种责任感,是为传统绘画增砖添瓦,为文化创造穷尽一生的责任感。我个人的创作主要是当代人物画和古代人物画,古代人物画创作主要表达古人对恬淡、闲适的生命意义的追求,现代人物画创作则是表现了当代社会发展脉络。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人物画创作,我主张有感而发,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无病呻吟,要与个人的生命体验、审美理想以及独特生活感受相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