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社会观察 > 正文

民间红色博物馆生存艰难:年轻参观者多走过场(5)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3-10-30 08:01    来源:法治周末

  钟鑫的博物馆位于淮北市国际商城名品街,这是当地一条繁华的步行街。成立至今,每年接待参观的人数逾万人,其中三成为“80后”。

  与钟鑫相比,赵玉刚的博物馆堪称门可罗雀。据媒体报道,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泰兴红色文化博物馆大门紧闭。赵玉刚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称,除当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旅游团外,每天博物馆的参观者最多只有五六个人,且大多是本地人。

  赵玉刚还告诉记者,据他了解,除了民间红色博物馆,一些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点近年门票收入也急转直下。

  守馆难背后

  记者梳理发现,民办红色博物馆建立伊始,往往都得到了媒体的争相报道。然而,多为免费参观的博物馆,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赵玉刚告诉记者,博物馆自2009年成立以来,每年亏损均为20余万元。钟鑫的“红馆”勉强靠自己名下的画廊与商贸生意支撑,每年的亏损约为50万元。

  早在2012年,媒体报道称,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的红军革命文物博物馆自2001年开馆以来始终负债经营,每年运营成本至少在两万元以上。

  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的民间博物馆,据馆长樊建川称,博物馆每年需要自己的公司贴1000多万元。当前,建川博物馆聚落已与四川省安仁镇其他旅游区合并,共收取门票100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少资金,法治周末记者梳理的16个民间红色博物馆中,有11个博物馆位于县级市,其中又有7个博物馆位于乡镇或乡镇以下单位。16个博物馆中,能在电子地图中找到详细地址的尚不足一半。

  交通不便,使得民办红色博物馆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

  钟鑫告诉记者说:“红色收藏对抢救革命文物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我们不收门票,也没有政府补贴。”

  但不少民办红色博物馆仍在坚持。

  一些民营企业家创建的“红馆”依靠自身企业“输血”尚能支撑,但不少由农民创办的博物馆却是“开馆容易守馆难”。

  红军革命文物博物馆馆长黄礼斌对红色藏品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藏品。但“跑遍了赣州所有银行”的他,得到一致答复,“红色藏品无法衡量价值,加上他的博物馆没有收入无法还款,因此无法放贷”。

  他希望有实力、有眼光的人来注入资本,同时希望国家能成立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可以鉴定红色藏品的价值,以获得银行贷款。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