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新闻人物 > 正文

根的坚守,魂的升华——女画家单应桂的地母情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3-03-04 17:10    来源:未知

离乡背井(童年的回忆之二) 117cm×112cm

  单应桂,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山东高密。1949年参加工作,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先生。从事美术工作60多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代表作品有《湖上的婚礼》《做军鞋》《逃亡》《沂水欢歌》《春风》《山村妇女组画》等。作品先后在瑞典、芬兰、俄罗斯、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20余个国家展出。出版有《单应桂画集》《单应桂国画选》《砚边寄情》(散文)。传记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编入《世界杰出人物》及《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世界妇女500杰》等。中国画作品《当代英雄》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及《百年中国画展》《百年中国画集》,版画作品《三口之家》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年画作品《做军鞋》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卷),《湖上的婚礼》入编《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1988年和1995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美协顾问、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山东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年画艺委会委员等职。

 

  诗言志。一代词人李清照的《鹧鸪天》,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千古绝唱,寄寓君子修身美德。文载道。这阙咏桂词温婉,澹泊,静美,滋养着中国传统文人愈来愈枯瘦的风骨。桂花无语,沐立秋风,大明湖里的鱼和莲相依了近千年。画解情。无独有偶,近日,同是泉城才女的单应桂拿起手中的画笔,形神兼备地解读了李清照彼时的心境。

  单应桂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女画家,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女书画家协会主席。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祖父单庭兰清朝末年连中并科解元,后中贡士,民国年间,曾任菏泽六中校长,并在山东大学任教。外祖父张步月民国初曾任山东师范讲习所所长。父母亦是自幼饱读诗书,一度桃李成蹊。初识单应桂,只觉满眼的清爽和儒雅,尤其是那慈善的笑容,仿佛一朵盛开在溪涧的百合,摇曳在晴暖的和风里。画如其人。品读着她近些年的佳作,清和雅正,质朴淳厚,《李清照》《青海藏民》《山村妇女》等系列组画,映照着作者对盛世主流文化审美的崭新视角,隐透着作者深厚的学养积淀和对女性主题的地母情怀。

  女人如花。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蝶变的过程是痛苦的。这是任何时代的中国女人为了化蝶而必须承受的。四五岁的女孩是无忧无虑的蓓蕾,应该呵护在母亲春风般的乳香里。童年的单应桂却如一朵摇曳在尘埃里的苦菜花,定格在她笔端的童年回忆是苦涩的,流浪,流浪,八年间逃亡的苦难。偏居鲁西南的逃亡生涯,使母亲这个剪短发穿旗袍戴眼镜的斯文女教师,渐渐变成了梳着发髻穿着自织土布大襟的农妇。单应桂则赤着脚,扯根红头绳扎起俩小辫儿,吟诵着父母口授的唐诗宋词,在野地里出落成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少女。全家人泛舟大明湖的欢笑渐渐模糊成遥远的记忆。避难生活使她终生与民间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鲁西南的刺绣、山东的民间剪纸、杨家埠和高密的年画,尤其那满是民间人情味和民间百姓浪漫幻想的年画《老鼠娶亲》,启发着她对美的最初感知。这些潜藏在草根下的真实生活感动,萌发为她日后女性系列主题创作的原始生命张力,并被她的慧眼点化成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