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琉璃厂在线推荐】歙县苏村:徽杭古道上的千年村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8-02-11 07:44    来源:网络

徽杭古道自古徽州府蜿蜒而出,经歙县东部百余里的狭长山谷,过昱岭关至杭州。千百年来,古道仿佛一条扁担,挑着徽州和杭州这两座古城,晃晃悠悠地拓印着徽州人走出大山讨生活的足迹。见证这段历史的就是洒落在这条古道上的一个个村落,歙县杞梓里镇苏村便为其中之一。
 
苏村离古城歙县35公里,距浙皖界岭昱岭关20公里,村庄建于一缓坡上,古时居住苏姓先民,故名苏坡,解放后更为现名。在徽州古村落中,以姓氏命名者比比皆是,而苏村近两千村民中,六成多为方姓。据记载,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始祖方忠正迁居至此,起土名“方家坦(旦)”。2016年,苏村被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四批)。
 
古时中原士族不远千里迁徙至徽州,世袭的荣光随着故园的消失而远去,转而祈愿于新安山水的护佑,体现在村居选址上,则远观“龙脉”走向,近看后山前水,最终将人文与山水融为一体。但苏村却与徽州传统村落的“依山面河、环水聚财”相距甚远,它既无祖山巍峨,也无秀水缠绕,且在两山夹持间。就是在这个“先天不足”的岭坡上,苏村先人并未放弃对“风水”这个朴素理念的追求,“上坡不见坡,过桥不见桥”就是最好的诠释。
 
用“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句徽州俗语来概括苏村水口再恰当不过了。从苏坡岭头流下的涓涓细流穿村而过,苏村人就是在这一线溪水上营造出隔空障物、环桥聚水、路回景移的水口景致。积庆桥、砥澜桥,以及村口“苏坡管钥”亭,构成“八卦”状水口格局,其别具匠心可见一斑。砥澜桥,仅有三米长,却有几十米宽,始建于元朝,算是徽州古石桥的鼻祖。其“砥澜”之名本身就耐人寻味,砥,磨也,澜,洪浪也,这么一条可一跳而过的小溪,何来洪峰巨浪?
 
兴许桥上的八角亭和关公庙可窥苏村人的心思。村口那个小小的双层路亭,题额“苏坡管钥”却是将心机泄露无遗。管钥,锁匙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这片明山秀水中,多么祈愿这把“锁匙”能够看护一片安居乐业的家园。
 
有了石桥、亭庙,古树当然是村落水口不可或缺的主角,村口那棵千年黄连木算是一棵有故事的树。树高20余米,6人方能合围,已列入安徽省古树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奇特之处在于树桩根内有根,枯洞内长出的两股新根,酷似“人”字,实为少见。
 
除了寄托于水口的营造,苏村人对水的依恋近乎极致,先人在村庄前后山中修建水库蓄水,并通过一条水圳纵贯全村,即苏村人眼中的“水街”,连同村中大大小小十几口水塘构筑成纵横交错的水系,供日常洗涤、防火之用。村民生活用水则来自数十口水井,其中,“布井巷井”已近千年,至今仍清澈可鉴、四季不枯。
 
与水圳相依相伴的则是村中蜿蜒而过的徽杭古道,虽然大部分已被水泥路面替代,残留的几十米石板栏杆,黛青色,仿佛一尊被遗忘的雕塑,寥落在村口,守望着这条曾经人马熙攘的“官道”。村中断断续续的青石路面,夹持在高耸的楼房之间,已被岁月的足履磨砺了曾经的凿痕,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端坐在千年时空的尽头,坚守着那份古老记忆,毅然决然地传承着那段厚重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