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涛:大写意人物画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 “高峰之路——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7-07-20 23:38    来源:《艺术市场》

“高峰之路——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大型系列活动由《艺术市场》杂志社主办,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艺术市场》美术馆承办。为了能够对“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这一命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相关艺术家的成果进行理论探究,我们将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呈现,选择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就其作品和此命题进行深度访谈,其中山水、人物、花鸟各10位,希望借此契机让每位艺术家主动树立“高峰意识”,探索通往“高峰之路”的思想、方法,主动承担起复兴文化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将“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中国画要发展,要再现中国画创作的新高峰,必须做到传承与创新,这应该是广大艺术家的共识,但如何传承、创新,如何面对当今艺术领域“有‘高原’缺‘高峰’”的难题,本刊推出“高峰之路”专题,特邀人物画家十位:王涛、冯远、刘健、崔虹、孔维克、马海方、丁密金、王辅民、李昀蹊、张培生,以期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
1943年生于安徽合肥。原名王守信,号寄醉园主,字问溪亭茶客。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班。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1985年后出任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艺术市场》:自南宋梁楷、五代石恪之后,历代鲜有人将写意人物画推动向前,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王涛: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应该是以“成教化,助人伦”为宗旨,比如唐代壁画反映的是对人的教化和启迪。元明清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像梁楷的写意人物画,造型夸张,笔墨语言高度概括,在追求当代性的现代人看来,品位也是很高的,可以看出其形而上的审美观念。例如《泼墨仙人图》,虽仅两平方尺,却犹如鸿篇巨制。偌大的头颅,没鼻子没眼,犹似外星人的造型,此画意深、性舒、笔灵,看似简单的笔墨,但在800多年前,能有这样的审美高度,难怪在日本享有很高声望。然而这种形而上的审美往往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因为太多的抽象因素会被认为“不美”“看不懂”,所以,当代大写意人物画若要想继承梁楷、石恪的画法,俨然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这样的画需要具备很高的艺术修养。

《艺术市场》:西方素描引入中国画创作后,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有了新的面貌,然而能解决笔墨写意性与素描准确性问题的突出贡献者较少,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的?
王涛:对于美术学院出来的学生而言,素描的造型能力和造型基础是有一定的作用。学院派的教学模式和中国画“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不同,对于“形”的准确、夸张的把握,以及黑白灰的大关系处理上具有一定优势。有素描基础的人在主题画的创作中,对人物的塑造以及个性的表现上,有一定的把握能力。
我反对有些声音说中国画“不要素描”,素描能够增进对于绘画的理解,它会潜移默化地从我们的笔头流露出来,有助于造型结构的肯定。关键在于你受到美术学院的教育又能够走出美术学院的桎梏,比如我后来创作的作品,直接用没骨方法和中国画笔墨来概括素描的表现。
中国的写实人物画,如果太多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忽略了中国画本身写意性、平面的造型语言,用西方素描手段立体地、准确地去表现对象,想必这并不是中国画的语言。素描对于大写意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把握黑白灰的关系,以及对绘画大关系的理解,就会在创作中不自觉地表现,并能够驾驭主题画的创作。素描是画家悟出来的,关键在于怎么悟,怎样使之变成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艺术市场》:你精研中外美术史,深知中西绘画的区别,请问是如何理解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的?
王涛:作为现代人,我们和古人的生活体验有很大的不同。农业社会,古人去黄山可能要走一个月,跋山涉水,甚至坐船,在船上观赏两岸的风景。这与现代人坐火车、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山脚下所得到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现在有的画家画画想寻求古意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画得跟古人一样,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也不需要这么做。当代人的文化修养、国学修养、生活环境、对待景物的情感态度都达不到古人的高度,可以追求古意、追求格调,但我们不能在学习传统时把现代人的情感抹去。“笔墨当随时代”,是也!

《艺术市场》:现在常说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那么艺术创作还需要解决哪些文化问题?
王涛:现代人的国学底子太薄,早期很多人为了政治因素画画,后来又有很多人为了市场画画。这一代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畸形的,在艺术创作上纯粹性不足,因此很难出现“高原”或“高峰”。可悲的是当代是没有权威的时代,我们只有在思想上不断修炼自己,不忘初心,洗尽铅华,找到与个人气质相吻合的艺术语言,中国画家是在不断修为的过程中成长的。

《艺术市场》:21世纪以后,当开放的狂潮趋于冷静,你开始了对明清以降诸先贤和新安画派的研究与弘扬,对作品的写意性创造也发生了传统意识的回归。请问现阶段你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王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一方艺术。新安画派永远是我们创作可吸取的精神资源和地域标志,中国画讲究笔墨源于华东地区,中国画创作也受到地域文化、地貌风光的影响。我从安徽走出来,紧紧依靠着这块文化土壤,也去过很多国家,看到各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但最终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不能忘记本土文化的根源,中国的艺术应当同西方艺术拉开距离。“85新潮”以后,中国画界把近百年的各种花样翻新尝试,出现了各种艺术的探索,真所谓“百花齐放”。有的画家甚至把创造风格和个性作为唯一的标准,想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殊不知中国画的传承发展是渐变性的,并非革命性的。传承的最后还是要回归写意的纯粹,回归到中国画笔墨的单纯。作为安徽画家应回到新安画派的怀抱,讲人品、讲笔墨、讲格调。
在不同时期我尝试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尝试才有了之后的回归。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逐渐淡泊,对艺术的追求也越发纯粹,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艺术市场》:你有多幅作品以中国古诗词为题材,如《将进酒》《明月几时有》《白发三千丈》《大江东去》等,请问如何看待古诗词等传统文化与中国画的关系?
王涛: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历史典故值得表现。豪放派诗人苏东坡、李白是我非常喜欢的文人,对他们的作品感触很深,所以在创作时经常会以他们的古典诗词为题材。另外,中国人物画严格来说要“成教化,助人伦”,要给观者以教育的意义,而非单纯画画。中国历代有许多故事,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表达自己情绪或感受的故事或人物,以此作为创作题材,那也是画不完的。古诗词的意境和绘画的写意手法结合以后,能够给观者更多想象的余地。

《艺术市场》:你如何看待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前景?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最需要什么?对年轻画家有何建议?
王涛:受市场的影响,很多人会跟风,将人物画得细致入微,但真正的近现代水墨大家往往更擅长大写意的手法。要走大家的路子,将中国画独立的审美高度继承下来,而不是被市场牵着走。相对于写意,工笔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入选展览的机会多,但工笔不要变成工匠,要以写意的胸襟进入工笔画的创作,不应当有太强的工艺性。
工笔或写意,每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更不要将它们放在对立面。写意的手法很难超越古人,它同很多因素相关,彼时彼地,甚至空气的湿度在宣纸上的反应,画家的心境、笔墨、文化的修养等很多方面是年轻画家难以达到的。当代画家要增强传统文化如对诗词、书法的学习,不要试图以捷径代替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修为过程。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当代画家要弘扬传统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要站在东方的土地上,实实在在地将自己的文化根源吃透。
此外,“德”对年轻画家也很重要,这是我们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宝贵财富,也是成功的根本。好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人格的魅力,要以画功为“虎头”,以德行为“凤尾”。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