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辽宁馆藏乾隆御藏宋版书被认定为明代仿冒品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3-09-27 08:06    来源:北国网-辽沈晚报

  省图书馆现藏古籍珍品22卷本《漫塘刘先生文集》原为清宫“天禄琳琅”藏书,1914年,末代皇帝溥仪将此书赏赐给其弟溥杰携带出宫,后复携至长春伪满皇宫。日本投降后此书流落民间不知所踪,上世纪70年代初却悄然现身省文物店,随即被省图书馆购入,延续至今。
 
  据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刘冰介绍,清乾隆御藏的《漫塘刘先生文集》在当时被认定是宋代的活字印本,后来辗转由省图收藏后,经省图老一辈古籍专家韩锡铎鉴定,最终被认定为明代的木活字印本,是宋版书的仿冒品。
 
  刘冰表示,虽然省图收藏的《漫塘刘先生文集》系明代书贾利用木活字印刷伪造的宋版书,但并不表示其不具备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相反,这部书堪称古代造伪的“杰作”,作伪手段可谓登峰造极,就连清乾隆时期见多识广的内府文臣亦被其高超的作伪技巧所蒙蔽。
 
  统观全书,其内容是据正德嘉靖初刻36卷本的《漫塘刘先生文集》删节而成,书中个别篇章有以残充全的现象。全书所避宋讳极严,书页又经染色做旧,粗看颇具宋版书气息,卷前再冠以伪造的宋人赵葵序,像极了真品,不仔细查验,委实难辨真伪。清乾隆《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曾著录此书,误将此明木活字印本定为宋代刻本。此书现已成为古籍书贾作伪冒充宋版书最具代表性的例证。
 
  就古籍而言,现代人借助高科技手段造假,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而,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那些足以瞒天过海的“赝品”古籍是如何产生的呢?对此,刘冰在接受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造假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籍造假现象自古以来便一直存在。其实古籍造假并不容易,古籍文献由于其特殊的传统雕版印刷方式和纸张载体形式,造假是相对比较难的,对收藏者来说,即使买到“翻刻”、“后印本”,其价值仍然比一张仿品假画或古瓷器高得多,因为比起初刻、初印本,他们之间主要是年代早晚的差别,而不是真假的差别,有模仿得精细的,仍有一定价值。
 
  传统的雕版印刷用的是水墨,墨色偏淡,而且印书用墨不如书法用墨好;再就是真正的古籍是人工刷印的,版上着墨不均匀,所以刷印出来的书墨色也不均匀。从纸张上来说,古代各时期的造纸技术也不一样,染过颜色的纸就更容易辨认了。古书因年久发黄,一般是边沿部分颜色深,内里颜色浅,并不是均匀的发黄发暗。做旧的染色纸,是里外都发黄发暗,所以相对容易鉴定。
 
  现代造假手段也很难模仿高价古籍,现在的“茶叶水”、稻草水渍古籍极易鉴别。用传统的雕版技术和材料印刷,可以做得像,但成本太高,而且懂得雕版印刷的技术人员极少。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