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内藏界尴尬口袋有钱没文化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3-07-28 09:10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文、图/记者金叶

  正方

  知名收藏家 郭庆祥:

  九成藏家

  有“钱袋”没“脑袋”

  玩收藏,既需要“钱袋”,又需要“脑袋”。其实,现在“有脑袋”的人很多,比如很多学者,他们很懂行,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进不了艺术品这个圈子,这是个普遍现象。但是,从根本上说,想在艺术品市场中混,没有钱,你根本玩不转。不光是当代中国,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个不奇怪。

  中国当代搞收藏的有钱人,大都没功夫沉下心来搞研究。可以说,九成以上的藏家就是抱着纯粹的投资心态进来的。

  但是,这些抱着纯粹的投资心态进入收藏市场的有钱人没有搞明白一件事:艺术品不是一个普通的投资品,它的门槛比较高。如果你不养成学习的习惯,就会犯错误,而且是犯很大的错误——被人骗得血本无归。因为在艺术品市场中,如果你缺少知识,投资艺术品就很容易陷入“迷信”——迷信大师、迷信名号、迷信专家,而现在中国收藏圈的水太浑了:造假者比专家水平还高,许多“大师”也根本名不副实,甚至亲自参与造假。比如陈逸飞,名气大得不得了,但他画的那些只能算是商品画,很多甚至还是代笔画。

  不过,在我看来,那些有文化没钱的人无法进入艺术品市场倒也是件好事情,省得进来也跟着有钱人学坏了。

  而且,“有钱袋”的投资型藏家,要想提高自己的收藏品质——至少保证不被骗,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这些远离收藏圈的“有脑袋”的人多交流、多学习。圈内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摊利益要经营,很难公正客观的发表意见,所以,跟他们反而没有必要掺和太多。

  加拿大籍收藏家 朱绍良:

  国内“藏家”只是一群投机商

  现在市场上种种乱象——迷信“大师”和“专家”、爱听“故事”等,无不是不求甚解、只求盈利的投机心理在作祟。如果能多几个愿意静下心来正本清源、好好地把中国美术史梳理一遍的藏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会像今天这样。

  当今艺术品市场看上去无比繁荣,很多人一掷千金,但不是为了收藏,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艺术品倒手率非常高,通常不到五年又会投放市场。那些所谓的“大藏家”,收藏品的数量和名头不知道多吓人,但那些东西摆在仓库里,又看过几次?研究过吗?不出数月,藏品再拿到拍卖公司送拍时,连标签都没有被打开过。艺术品都在做空中接力,南方买北方卖,没有实实在在地入库,好像在“旅途”之中。因此,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的收藏家,即便有些藏家的个人品牌叫得很响,也是名不副实。比如张宗宪,曾经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大家认为他是大藏家,眼力好。但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张宗宪的东西并不见得好,他只不过是一个很大的古董商,市场也开始放弃对他个人品牌的追捧,他的藏品开始屡屡流标。

  我经常说,如果齐白石、张大千一天不从“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品”这个“神坛”走下来,那我们这个市场就一天没有救。我前几天才看到的一个资料,关于中国在1929年举办的“中华民国首届美展”,当时圈子里的画家被像梁山好汉一样排了一个座次。排在第一名的是顾麟士——过云楼的第三代传人,第二名是吴湖帆,张大千第四十,齐白石第一百零六。可是现在的藏家,有几个知道顾麟士的名字?谁关心这个人呢?就像对待股票一样对待艺术品,跟着一起追涨杀跌就是了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它在艺术史上应该有怎样的定位,谁也没有静下心去钻研一下。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