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傅抱石巨制《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保利春拍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3-05-04 09:18    来源:新浪网

  傅抱石在《壬午画展自序》中曾就其作品题材的来源做了一番检讨,并将作品题材的来源分为四类,其中一种便是“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此幅现身保利春拍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乃傅抱石“一九五四年九月据屈原赋今译试写”。该作作于1954年,纸本设色,高223厘米,宽133厘米,篆书云中君与大司命,落款“一九五四年九月据屈原赋今译试写,傅抱石”。1954年是傅抱石创作“九歌”题材最为专注的一年,但就云中君与大司命题材而论,目前笔者仅见三幅,其中一幅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开《九歌图册》,另一幅为同年横向构图创作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但就作品本身而言,此次春拍中推出的作品尺幅巨大,色彩丰富,实为罕见,势必会将此次拍卖季推向新的高潮。

  傅抱石与屈原

  傅抱石是如此的钟情于屈原,并被他高尚的人格所折服。1921年,十七岁的傅抱石为了贴补家用,课余帮人刻章赚钱,并易名为“抱石”,自号“抱石斋主人”。这里的“抱石”两字可能是取自司马迁《史纪•屈原列传》之“(屈原)抱石自投汩罗”,1935年5月,“傅抱石金石书画展”在日本东京银座松坂屋举行,其中三枚印章的内容是取自屈原的诗句,一枚浅红芙蓉石白文印印文便是“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边款上更是刻屈原《渔父》全文,共210字;另一是豆绿青田石白文印,印文是“阳春白雪”边款刻了《楚辞•宋玉对楚王问》全文,共246字;还有一枚鸡血石白文印,印面仅有3×4厘米,在其三面刻录屈原《离骚》全文,加上序、跋,共计2765字。这三枚印章更是印证了傅抱石对屈原作品的钟爱与迷恋。

  时间进入到了四十年代,此时的中国人民饱受战火的煎熬,傅抱石屡次绘屈原像,他如同陶渊明、苏轼等人的肖像一样,他们大多经历政治动乱,具有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傅抱石借助这些历史人物将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国家前途的担忧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傅抱石与郭沫若

  傅抱石与郭沫若相识于1933年春的日本,相识后一直交往频繁,直至1965年9月傅抱石去世,他们的友谊持续了三十二年之久。对于傅抱石来说,郭沫若与其亦师亦友,更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郭沫若对屈原的研究或许可以追溯到其在30年代的发表的《离骚今言译》开始,1942年6月郭沫若为了抗日战争宣传的需要创作出了五幕话剧《屈原》以抒发义忿,同时讽刺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这大型历史剧是由1942年元月2日开始创作,至11日正式完稿,只用了十天就火速写成。完成后约三个月,即1942年4月3日由中华剧艺社负责,在重庆市中心的国泰戏院公演。该剧将屈原描绘成一位敢于抗争强暴入侵者的英雄,一个敢于用死来维护尊严的勇士,《屈原》的公开演出,令众多的爱国青年热血沸腾,深受鼓舞。更是激起了作为郭沫若好友的傅抱石的强烈共鸣,顺势创作《屈子行吟图》等以屈原为原形的作品,旨在共同唤醒国民的抗战情绪与民族精神。在傅抱石创作屈原及其诗歌的过程中,郭沬若的《离骚今言译》和其它著述成了屈原形象塑造上的借鉴和依据,自此之后,屈原的形象及其辞赋的意境成为傅抱石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另据作品题跋“一九五四年九月据屈原赋今译试写”可见,该作品是作者拜读《屈原赋今译》后写成,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傅抱石开始创作屈原及其辞意后,傅抱石对此种题材的创作热情一直没有减退,特别是在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在30年代的《离骚今言译》的基础上,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屈原赋今译》,译了《九歌》、《天问》和《九章》等屈原的作品。此书第一部分是《九歌今译》,郭氏《九歌•解题》说:“十一篇歌辞有六种写法……第三种是男神向女神求爱,如《大司命》(大司命追求云中君)、《河伯》(河伯追求洛神)。第四种是叙述女神的失恋,如《湘君》、《湘夫人》、《山鬼》……”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