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艺术博览会:“新生代”如何迎接机遇?

2014-02-18 10:17来源:未知

《窗-潮湿》160cmx100cm 布面丙烯,作者:陆煜玮

作为2014年度英国举行的首个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于上月19日闭幕的第26届伦敦艺术博览会无疑表明了对“新生代”艺术家多加提携和帮助的态度。近些年,对青年艺术家群体的扶持与培养成为了当下艺术界的一大重要主题;在众多机遇降临时,艺坛新生力量该思索一番:如何自我定位,又该做些什么?

每年一度的伦敦艺术博览会无疑是英国,乃至国际艺坛潮流的风向标之一,参观者既有专业的收藏家,也有大量的普通艺术爱好者,无论是来看或是来买,对于参展的艺术家来说都是一场公正的“评价会”。今年的展览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呈现在眼前:虽然是国际博览会的“老字号”,但伦敦艺博会也越来越重视对新锐艺术家和创意作品的推出,可以说,年轻艺术家们在这几年里有了越来越多展示、交流的舞台。

今年伦敦艺博会中,一个名为“艺术项目”的单元集中展示了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年轻人独有的大胆和想象,在一件件形式新颖、主题各异的作品中,让人看到当代艺术的旺盛生命力。在这个国际平台上,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融合,作品之间的迥然差异让观众目不暇接。来自亚洲的年轻艺术家,诸如日本的村上隆、奈良美智,以及中国画家李演等的作品也在欧洲大受追捧,完全体现了“艺术无国界”的场景。

无独有偶,即将在今年4月开始的另一大艺术盛会——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也将保持其将新型艺术家和画廊汇集起来的特色,同时将加强作为一个“发现新人”的侧面,让艺术家在职业生涯开始之时就有机会被大众熟知。可以预见,年轻艺术家的机遇在将来的十几年会更充足,而有了众多大型平台的推动,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年轻艺术家们应该带给观众怎样的作品?传达怎样的艺术理念?

我想,无论什么年龄的艺术家,他的创作都不应该是脱离生活的,没有一个共通的语言环境,他就无法通过作品将他的思考和想法传达给别人。因此,当代艺术完全可以拥有个性,但千万不能过度,一旦陷入“自我主义”中,那么观众势必不会买账的。另外,当越来越多材质和手段被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更应该明确艺术的界限,如果拘泥于形式创新,而不顾基本的审美体验,甚至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内涵,那么再多机遇也是浪费。

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个性,才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新生代”独有的当代艺术。

分享到:
合作机构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2 琉璃厂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