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好,欢迎访问琉璃厂在线! 请登录 , 注册
手机访问
更多产品

艺术家

  • 艺术模块
  • 艺术家
  • 艺术家
琉璃厂在线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沃德画廊:世界唯一的野兽派

琉璃厂艺术官网    发布时间:2014-01-10 10:27    来源:颂雅风艺术月刊

  集爵士、摇滚、舞蹈、波普、文学和视觉艺术为一身,创于1968年的南岸艺术中心被《卫报》称之为“全国最有活力的艺术中心”,海沃德画廊(HaywardGallery)作为伦敦南岸艺术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一些南岸区中心建筑、皇家国家剧院、英国电影协会比邻。随2007年初南岸中心被重塑定位为南岸区中心,之前的“海沃德”也在2011年初之后更名为海沃德画廊。
 
  伦敦南岸艺术区位于泰晤士河边,是利用废旧港口码头和古老仓库改造的文化旅游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节”。而今这里已坐落着皇家节目音乐厅、伊丽莎白音乐厅、普赛尔音乐厅,承载世界级艺术展览的海沃德画廊,以钢筋混凝土覆盖了从滑铁卢桥至亨格福德桥之间的天际线。这一建筑群有着典型的20世纪60年代野兽派建筑风格——形制巨大、外部装饰简陋的建筑潮流,曾遭查尔斯王子公开炮轰,如今这些建筑已代表现存寥寥的野兽派建筑。
 
  野兽派
 
  海沃德画廊更是世界上唯一一栋野兽派建筑风格的画廊,大量使用了裸露混凝土结构,有人形象称之为“混凝土”,建筑本身看起来与周围其他建筑格格不入,但又以倾斜平面等细节与铁卢桥和庆典广场相互呼应。当然伦敦人对它的态度也两极分化,非爱即恨。海沃德画廊的最初设计理念是由诺曼·安葛尔柏克(NormanEngleback)主导,最终由一群年轻的建筑师,丹尼斯·克朗普顿(DennisCrompton)、沃伦·乔克(WarrenChalk)和拉尔夫·鲁戈夫(RalphRugoff)完成,并于1968年7月9日正式开放。
 
  画廊空间设计为5部分,2间室内展厅,3个户外雕塑庭院(混凝土建筑顶层的大片空间),室内室外空间由几对浇筑的混凝土楼梯连接起来。最初,将雕塑作品陈列在户外的想法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雕塑庭也很少投入使用,常常不对外开放,直到2007年安东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的“盲光作品展”(TheBlindLight),才改变了这种现状。通过电梯到达建筑的顶部后,会发现一个光动能雕塑,这便是菲利普·沃恩(PhilipVaughan)和罗杰·丹顿(RogerDainton)设计的著名的霓虹灯塔(TheNeonTower),自1971年展出后便一直保留在这里。
 
  霓虹灯塔约48英尺高,包括57个镀锌钢管装置、108根荧光管,那些黄、红、绿、蓝色的霓虹灯,在风向和风力大小的作用下不断变化着,已然成为伦敦的地标。旅行指南读物《孤独星球》(LonelyPlanet)这样评价:“不论属哪个阵营,你都会同意,海沃德画廊为那些一鸣惊人的展览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户外空间。”
 
  无永久收藏
 
  海沃德画廊依据已故的伊萨克·海沃德爵士(曾经的伦敦郡议会主席)命名,由英国艺术收藏委员会(隶属英国艺术委员会)管理。虽然在理论上变成了一个新的国家博物馆,但与接受国家基金支持的其他英国画廊不同,海沃德画廊收取入场费。
 
  同南岸艺术中心一样,画廊半数以上的资金来自英国艺术委员会的补助,其余则靠门票、场租、书店及餐饮收入,这是目前最大的经营困境。在2003年的画廊改造中,丹·格雷厄姆在东区咖啡厅上方建造了一个新咖啡馆小憩,而它在夜间摇身变为酒吧。艺术总监卡若利吉汉表示,他们愿意让餐饮收入逐年增加,即使是来喝一杯咖啡他们都竭诚欢迎。
 
  但这并不妨碍画廊举办举世瞩目的好展览。1968年7月11日至9月8日,海沃德举办了第一个展览,“马蒂斯1869~1954:回顾展”(Matisse1869~1954:Arestrospectiveexhibition),有约114214人前来参观,轰动一时。2009年伦敦弗利兹博览会上,因为金融危机和全球股市的崩盘,买家出手谨慎小心,但得益于海沃德画廊为爱德·拉查斯举办的展览及泰特美术馆的努力,在萧条的境况下,那年的美国客户还比前一年有所增加。
 
  这些其实都与艺术收藏委员会离不开关系。从1968年至1986年,画廊由委员会运营,后来管理权移交南岸区中心。始于1946年的艺术藏品委员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关于现当代英国艺术品的借贷收藏委员会,藏品主要为21世纪的一些重要英国艺术家作品,包括超过3000幅油画、手稿和户外雕塑,及超过1700幅的印刷艺术作品和2000张照片。
 
  画廊作为艺术收藏委员会的一部分,因此有了强大的后盾,也是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巡回展览计划的基础——海沃德画廊游览(HaywardGalleryTouring)每年有约22场展览,分布在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的120个场馆,每年的人流量约为100万。在海沃德画廊,人们能经常能看到各种雕塑、视频和流动装置作品展,画廊每年还举办3~4次大型艺术展览。已举办过的重量级展览包括达·芬奇、爱德华·蒙克作品展以及法国印象派展览等。
 
  近年来,画廊的策展方向更为关注当代艺术研究,如丹·弗莱文(DanFlavin)、安东尼·格雷姆(AntonyGormley)、罗伊·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等展览。翠西·艾敏(TraceyEmin)“爱是你所要的一切”及大卫·史瑞格里(DavidShirgtey)的“头脑活动”这两场展览非常受欢迎,以至于画廊不得不出售分时段的参观票。画廊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永久藏品。
 
  改变的艺术
 
  尽管画廊的展览空间对艺术家和策展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然而艺术狂热分子却从未因此望而却步。2012年的展览“无形:1957~2012年看不见的艺术”(Invisible:ArtabouttheUnseen1957~2012),正赶上伦敦奥运会档期,开幕之前已经被标榜为“你从未遇见过的最棒的展览”。展览中所有参展作品都是无形的,观众花8美元进去看展,但可能费尽心思却觉得什么也没看到。而主办方的官方通稿会告诉你,这是在英国首次集结探讨无形、隐藏和未知理念的艺术群展,包括过去半个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伊夫·克莱因、罗伯特·巴里、克里斯·波顿、小野洋子等,作品共50件。
 
  很多人戏称“皇帝的新衣”又来了,换上新装了,更多的是这样的调侃“我会出席这次展览,但到时我会是隐身的”、“啊,我有一件看不见的毕加索打算要贱卖,如果有人需要请联系我。它就挂在我的客厅,旁边还有一件看不见的梵高。”还有人揣测这是对英国艺术经费削减的一种抗议——没有经费所以只能展这样的无需材料的作品。虽然海沃德画廊馆长拉尔·罗奥夫(RalphRugoff)表示,“这个展览意在强调艺术并不只是一些实物——艺术是点燃想象力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家们在展览中以不同形式展出的东西。”
 
  画廊不只在展览形式方面走在前端。除了艺术收藏委员会藏品的两次集成展“英国艺术1940~1980”、“怎样改善世界:英国艺术60年”,早在2005年,海沃德便开始对亚洲艺术进行探索,举办了“普世经验:艺术、人生、游历之眼”群展,中国艺术家展望参展,展览受到各方关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全球艺术圈的“应许之地”,各类群展层出不穷。当代艺术世界的全球性特质,令人们总是努力将艺术家根据地理学进行分类,因此一系列的研究性展览,而今已经有模有样地被各种展览机构所借鉴,成为兼顾国际性和本土性的良方。海沃德举办的,展示过去20年来中国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展览“改变的艺术:中国新方向”(ArtofChange:NewDirectionsfromChina),更是可见一斑。
 
  此次展览展示了9位中国艺术家1993年以来创作的40组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作品,包括陈箴(已故)、汪建伟、梁绍基、段英梅、顾德新、徐震、没顶公司(MadeInCompany)、孙原、彭禹,探讨改造和无常的涵义。策展人斯蒂芬妮·罗森塔尔(StephanieRosenthal)表示:“这个展览就是想让世人看到,在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方面,中国艺术家们同样走在国际前端”以及“想探索东方式思维是否仍然存在于当代中国艺术中”。
 
  “亚洲视野”板块固然为伦敦本地画廊提供了极好的商业机会,然而这种人工划分也可能隐藏着陷阱。因此展览收到的多数是反对和指责的声音。正如《卫报》所说:“我非常熟悉这些人的作品,他们的确来自中国,但这就好比中国城的餐馆卖宫保鸡丁和咕噜肉,虽然食客知道这是中国菜,但这是消费主义时代一个标准化的产物,无法借此理解当今真正的中国生活。”《金融时报》撰稿人瑞秋·斯宾塞也对这类做法提出了质疑,“它是否会把亚太艺术局限为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特色门类?”
 
  馆长拉尔夫·罗奥夫回应:“‘改变的艺术’是海沃德画廊承诺展示世界各地最好艺术的一部分,我们想让画廊成为某种门户,不仅展示优秀英国艺术家的作品,也展示全球各地最有趣的艺术品”。显然大多数画廊、美术馆和艺术家都不想承担所谓“文化大使”的“重负”,正如伦敦德菲纳基金会主席阿伦·希萨尔(AaronCezar)认为的那样,“在海沃德画廊接待宾客时,印度摄影艺术家辛格(DayanitaSingh)不愿意提供印度咖喱角,她也许会提供寿司或者松饼。”不可否认,这种前卫的展览理念是多数画廊所没有的。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琉璃厂在线的价值判断。